第二章 老天隔不了一层窗户纸(第9/19页)
果不其然,杨永泰这种不卑不亢、半推半就的态度,对蒋介石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他也像刘备遇到诸葛孔明那样,拿出三顾茅庐的姿态,诚恳请求杨永泰能够辅佐自己。
等到杨永泰终于答应出山,蒋介石问他:“畅卿打算任何职比较理想?”
杨永泰深明“无功不受禄”的古训,他知道自己初入蒋幕,在未立寸功的情况下,若贸然接受高官,容易引起其他人的不服,于是便说:“听凭司令安排,我只想贡献,不图职位高低。”
蒋介石听了很高兴:“那好,那好,你先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的身份随我左右,日后我亏待不了你。”
杨永泰入幕之后,非常用心尽力,遇到具体问题总要预备两三套解决方案。善后会议只是一个对诸侯进行“火力试探”的初步方案,以探测李、冯、阎的不同态度和胃口。紧接着的五中全会作为第二套方案推出,为的是调虎离山,便于各个击破。
8月8日,五中全会在南京正式揭幕,蒋介石被推选为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为行政院长。与此同时,蒋介石发表政府任命,任命冯玉祥为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阎锡山为内政部部长,李宗仁为军事参议院院长,并希望三人长住南京,共商国是。
三顶乌纱帽都来自于杨永泰的建议,这叫“杯酒释兵权”。
得意忘形
蒋、冯、阎、李之中,以冯的西北军部队最多,当然需要裁掉的兵也最多,所以给他的乌纱帽也最大。蒋介石和杨永泰都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冯玉祥在裁兵中带个头。
给官帽的同时,蒋介石也没忘记动用他的情商,极力弥合因为地盘问题而与冯玉祥之间产生的裂痕,为此他还特地邀请冯玉祥到南京的汤山去泡温泉。
蒋介石在汤山有专用温泉别墅,名为“陶庐”。老冯去那一看,第一印象就是“布置得好极了”,院子里有各种花草,厨房里还预备着点心和饭食,什么时候去吃都可以。
“陶庐”门外有宪兵站岗,这地方不但普通百姓和小官进不去,就是与蒋介石没有私谊的大官也不能入内,冯玉祥能够受邀,算是给了他一个天大的面子。
泡完温泉,两人从池子里爬出来,蒋介石突发感慨:“(他们)常说的话,平、粤、沪、汉,这四个地方拿在手里头,全中国就都在他们手中了。”
这里蒋介石说的都是新桂系,分别指北平的白崇禧、广东的李济深、上海的张定璠、武汉的胡宗铎。其中张定璠现任上海特别市市长,他在北伐时期是白崇禧的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上海市长的职务也系白崇禧一手保荐。
听到蒋介石能够对着自己说出如此的体己话,老冯十分激动,他当即站在老蒋的立场上,慷慨激昂地说道:“当全国的领袖需要肚子能装下全国人,当全世界的领袖肚子里就要能装下全世界的人。只要你时时刻刻在得民心、得军心六个字上下功夫,又能实际做出来,无论他们占领哪里,无论他们拿了哪里,都是你的膀臂,都是你的兄弟,也都是为你做事的,何必顾虑这些呢?”
其实蒋介石说到新桂系的“野心”,只是为了向冯玉祥倒倒苦水,好拉近双方的距离,他可没耐心听别人讲大道理,尤其是出自于老冯这样的“土包子”之口。偏偏老冯又是个“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人,打从军政部长的乌纱帽戴上的那天起,他便过起了下命令的瘾,往往今天令蒋介石,明天令李宗仁。像这样“当面指教”蒋介石,在他看来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眼见老冯越说越起劲,蒋介石赶紧转移话题:“没有什么。”
又有一次,蒋氏夫妇来看冯玉祥。冯的副官说冯不见客,蒋介石一个“你们不要管”,便直接闯入屋内,走上了楼梯。
蒋介石送给冯玉祥一棵很长的人参,又邀他出去吃野餐。短时间内,蒋、冯仿佛又回到了当初换谱做兄弟的时候。
看看时机差不多了,蒋介石宣布正式召开编遣会议。他再次重申,全国除东北外一共编五十个师,各集团军自己研究,看编多少合适。编遣会议也相应分成非正式会议和正式会议,非正式会议主要用于交换意见,作出提案后再在正式会议上进行讨论。
这时候的老冯在“李白”等其他派系看来,早已经得意忘形。他不会再与别人一起合斗老蒋了,而只想超越众人,独自登上权益的最高峰。第一次非正式会议,他主张精兵原则,并提出了四项编遣标准,即:有训练者编,无训练者遣;有革命性者编,无革命性者遣;有战功者编,无战功者遣;枪械齐全者编,枪械不全者遣。
这些标准除了“革命性”那条过于主观,难以掌握外,其他几乎都是在为西北军量身定做,以此来衡量,西北军应编的占大多数,应遣的只占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