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1566—1573年(第8/70页)

这里面有一伙人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围拢在主祭坛周围,对准了那尊雕像。他们三下五除二,将梯子和滑轮准备好,一看就是训练有素。

卡洛斯倒吸一口气。“他们要亵渎受难的耶稣!”他目瞪口呆。只见那伙人用绳子捆住耶稣,在他两腿上又敲又凿,想把雕塑弄倒。他们一边破坏,一边高喊偶像崇拜之罪,然而,即便不信神的埃布里马也看得出,犯下渎神之罪的正是这群新教徒。那伙人合力拉动滑轮,绳子越拉越紧,垂死的耶稣身子不住前倾,双膝开始碎裂,最终从祭坛上跌了下来,脸孔朝下。那群新教徒仍不满足,举着锤子砍砸跌倒的雕像,直到把雕像的手臂和头部砸成了碎片,那般兴高采烈,如同撒旦附体。

祭坛上,一左一右的两个盗贼垂头对着耶稣的残躯,仿佛心生怜悯。

有人找出一壶圣餐酒和一只金圣爵,一伙人举杯庆祝。

这时南边传来一声呐喊,埃布里马和卡洛斯齐齐扭头。一望之下,埃布里马大惊失色:几个少年聚在圣乌尔巴诺小堂,打量卡洛斯请人画的那幅加纳神迹。

“不要!”卡洛斯怒吼一声,但声音被淹没了。

两个人急忙跑过去,可惜迟了一步,一个少年扬起匕首,把画布割成了两半。卡洛斯扑过去,把他撞倒在地,匕首也飞了出去;剩下的几个少年揪住卡洛斯和埃布里马,两个人挣不脱,只能眼睁睁地看他们破坏。

那个少年从地上爬起来,看样子毫发无损。他捡起匕首,对着画布上的婚礼宾客划了一刀又一刀,耶稣及其宗徒、卡洛斯的亲朋好友都面目全非。

一个少女举着细蜡烛,点着了破烂不堪的画布。浸了油彩的画布先是冒起黑烟,却不见火星,好一会儿才见一股小火苗蹿出来,火焰很快吞噬了整张画。

埃布里马不再挣扎,转头望着卡洛斯,见他闭上了眼睛。

那几个小流氓松开手,去别处捣毁圣像了。

卡洛斯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十五

艾莉森·麦凯和苏格兰女王玛丽被软禁了。

苏格兰利文湖中央有座小岛,两个人就关在岛上的城堡里,日夜有十五个士兵看守,要对付两个弱女子,他们实在绰绰有余。

两人计划逃走。

玛丽不屈不挠。她缺乏远见——漫漫长夜,艾莉森思来想去,女王的每一个决定几乎都以失败告终。但她从不气馁。这一点叫艾莉森由衷佩服。

利文湖景象一片凄凉。城堡呈方塔形状,由灰石砌成;水面劲风凛冽,就连夏天也嫌冷,因此墙上只开了狭长的小窗。院子不足一百码,墙外连着窄窄一片灌木丛林地,再过去就是水面。起风的日子,湖水漫过林地,拍打着围墙。湖面宽阔,划船过去,就算壮汉也要摇半个小时。

从这里逃出去并非易事,但她们不得不放手一搏。日子苦不堪言;艾莉森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百无聊赖,恨不得一死了之。

两个姑娘在法兰西宫廷长大,见惯了华冠丽服、珠光宝气,日日穿梭于宴饮、典礼、戏剧之间,日常的话题是朝野倾轧、阴谋秘技,身边的男子皆为戎首,或号令千军、或罢战息兵,身边的女子莫不是女王、皇太后。见惯了这些,利文湖真好比炼狱。

此时是1568年,艾莉森二十七岁,玛丽二十五岁。她们囚禁在利文湖近一年,期间艾莉森反复思索,究竟是哪一步走错了。

玛丽犯的第一个错误,是看上了伊丽莎白女王的亲戚亨利·达恩利勋爵。此人仪表堂堂,可惜是个酒鬼,还染了花柳病。艾莉森百般为难,一面祝福玛丽同心上人终成眷属,另一面也为她遇人不淑而扼腕。

恩情转瞬即逝,玛丽有了身孕,达恩利怀疑妻子不忠,把她的私人秘书给杀了。

倘若说苏格兰贵族里有谁比达恩利还不堪,在艾莉森看来,那就要数好勇斗狠的博斯韦尔伯爵,而玛丽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怂恿博斯韦尔杀了达恩利。达恩利果然死了,其中缘故,人人心照不宣,至少猜出八九。

苏格兰百姓愤而造反,这叫两个人都出乎意料。当地人性格豪爽,不管是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都看不惯王室荒淫无耻,女王与子民的关系可谓一落千丈。

屋漏偏逢连夜雨,之后博斯韦尔竟将两人掳走,还强迫玛丽与他同房。按说女王遭人蹂躏,百姓会怒不可遏,揭竿而起,可惜玛丽的名节已遭玷污,只怕百姓未必响应。两个人一番衡量,认为要保全玛丽的名誉,唯一的法子就是让她嫁给博斯韦尔,以掩盖遭强暴之事。博斯韦尔夫人早受够了丈夫,很快离了婚;至于离婚并不受天主教教会认可,那也顾不得了。玛丽和博斯韦尔不日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