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放旷不羁(第13/22页)

这时,大臣周顗从他身边过去,很快又转身折了回来,指着顾和的胸口问:“你这里面有什么?”

顾和捉虱如故,眼皮也没抬:“此中?此中最难测!”

周顗大笑,既入府,对王导说:“你的部下当中有个可做中书令和尚书仆射的人才!”

在王导的照顾和提拔下,顾和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他没让叔叔顾荣失望,后来果然做到了中书令和尚书仆射,成为东晋的重臣。

现在看来,这位顾和坐在自己上级的府门前捉虱子,多少有那么一点作秀的嫌疑。

当时风气日下,一个人要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在个人事业上有大发展,获得大声誉,最好的办法是语出惊人,而无须步步为营。

当然,捉虱子本身是不是假的,这跟魏晋名士服五石散有关,便需要讲一下何晏的故事:“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何平叔即何晏,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魏国玄学家,魏晋玄学的发起者。

他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曹操的养子,自小聪明伶俐,深受曹操喜爱,后娶金乡公主,跟与司马懿争权的曹爽关系密切。何晏长得漂亮,美姿仪而绝白,魏明帝总是怀疑他涂了粉,于是有意试探,在一个大热天赐他热汤饼。吃完了,何晏大汗淋漓,用袖子擦脸,面色变得更为洁白。

何晏为人有四好:老庄之书;女人;化妆;服食五石散。

正始年间,曹爽排斥司马懿而执掌魏国权柄,对何晏宠信有加,官至吏部尚书。后司马懿发动政变,一举剪除曹爽,何晏也死于非命。

何晏在政治上很弱,生活上奢华,有些女气,但思想上却很厉害。

何晏在世时,和夏侯玄以及天才少年王弼一起开创正始之音,在魏国朝野上下掀起清谈玄学的风气。何晏解释老庄,立论以“无”为本,认为“无”创造了万物。

何晏还掀起名士服用五石散的风潮:“吃五石散,不但能治病,吃后精神也很爽快!”

五石散是一种药物,用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石硫磺五种矿石炼成,功效是疏气、温腰。也就是说,还有春药功能。史书记载,何晏在个人生活上“耽好声色,始服此药”。

当然,发明此药的不是何晏,而是东汉医药大师张仲景。

张仲景最初研制此药为的是给人治伤寒,因为人们服用后全身发热。到了何晏那里,他有可能把五石散进行了改造,加入了新的东西。至于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总之,吃完五石散,不但浑身发热,还处于兴奋癫狂状态,需要行走散热,即“行散”(“散步”一词的源头)。这时候,除了饮热酒外,还需要穿单衣肥袍,加之累月不洗(新衣质地坚硬不利“行散”),身上长虱子也就不新鲜了。

王导门外的顾和,之所以捉虱子,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五石散真的是剂毒药,魏晋名士为什么紧紧拥抱它?

过去,人们谈论魏晋风度与服药的关系时,往往只道出他们的虚无与堕落,却忽略了这背后的伤感。在目睹了时代的无常风云后,在脆弱的荣华中,服药虽最终伤害身体,但崇尚即时欢乐的人们还是争相服用。

如果这就是人生,他们需要的仅仅是这一刻。

支遁放鹤

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陵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支公即清谈大师支遁,陈留(今河南陈留)人,生活在东晋中期的他,是在《世说新语》中出场最多的僧人。

支遁容貌奇异。

谢安称其:“双眼黯黯明黑。”

孙绰称其:“棱棱露其爽。”

一次,王濛在病中,亲疏不通,支遁来,守门人告知:“一异人在门,不敢不启。”王笑道:“此必林公。”

支遁虽许身佛门,但性喜老庄。

在支遁之前,魏晋名士解析庄子的《逍遥游》,义理皆不能超越向秀和郭象。

及至支遁,以佛理解释庄学,并于余杭白马寺当众精讲《逍遥游》,引起轰动,成为玄学与佛学合流后清谈场上的沙门代表。

王濛曾如此感慨:“支遁法师探寻玄理的功夫不亚于我们的天才王弼。”

当然,支遁的佛理本业也没放下,他写有著名的《即色游玄论》,认为“色即是空”,后成为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诗人,他的一些诗句已见谢灵运山水诗的端倪。

此外,大师还爱养马放鹤,畅游山水。

也就是说,支遁一人兼有众多身份:高僧、清谈名士、诗人、旅行家、皇家玄学顾问、宠物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