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蛮帝陈霸先(第4/14页)

陈霸先大破敢于挡路的土豪洞主蔡路养,收降一员小将十三岁的萧摩诃。在南越酋豪冼夫人帮助下击杀依附侯景的高州刺史李迁仕,打开由赣江北上的通道。至此大军一路畅通,赣江沿岸土豪洞主望风而降。

陈霸先的军队越来越多,军中骨干为岭南地区的正规部队,其余由蛮兵蛮将构成。跟随陈霸先的正规军想打侯景的少,借机回家的多。陈霸先拥有三万五千甲士(一说五万五千),装配五千张强弩,二千艘舟舰,五十万石粮食。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萧摩诃都是勇贯三军的虎将。一个小小的郡守实力超越大州皇族,萧绎这才意识到陈霸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改封陈霸先为江州刺史,让他向江州进军。

南方军团浩浩荡荡水陆并进与西进的荆州军会师长江白茅湾。南方最伟大的两名将领相会。二人均从默默无闻到天下闻名,惺惺相惜,登坛结盟共讨侯景。王僧辩官拜尚书令、征东大将军自然是帅,陈霸先一州刺史为将。为表示诚意,陈霸先留下二十石粮食,分出三十万石粮食支援荆州军。

长江流域长年战乱,也只有陈霸先拿得出三十万石粮食。好哥们!王僧辩挑起大拇指,对陈霸先刮目相看。一件事并不能看出一个人的好坏。王僧辩军事素质过硬,讲政治,论心机难免落陈霸先之后,不要忘记,陈霸先从最底层干起。

侯景的丧钟敲响,西进大军进逼南京。贵为汉王朝皇帝的侯景不能像往常那样事必躬亲,他把重兵部署在南洲,一再告诫大将侯子鉴千万牢记任约的教训,不和梁军打水战,设法引诱他们到陆上交锋。

侯子鉴虽然姓侯,毕竟不是侯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成就了许多将领,也埋葬了不少将领。

梁军水师抵达叛军的水寨。侯子鉴突然发现事情和原来设想的不一样,自己完全有实力干掉风头正劲的王僧辩,因为梁军战船小。王僧辩也发现本军的弱点,叛军的战船更大,小船干不过大船。王僧辩向部队下达撤退的命令。

梁军船只撤退毫无秩序可言,侯子鉴万分得意,指挥水军冲出水寨。一千多艘战船扑向江面。追着追着,侯子鉴忽然发现梁军的船越变越大,越变越高,自己的战船反而变小。侯子鉴揉揉眼睛再看,大呼中计。原来王僧辩故意将大船埋伏在长江两岸,派出小船引诱敌人。叛军追过来正好进入楼船的包围圈。叛军慌了,争相跳水逃命,数以千计的人喂了长江中的鱼鳖。

又一次惨痛的失败,叛军丢掉南京外围最后一道防线,本钱几乎输光。败信传到皇宫,侯景皇帝正在睡觉,听罢大惊失色。历史记录下来自北方的跛狼瞬间凝固的表情:泪流满面。原来男人也会哭。侯景大皇帝意识到失态,急忙扯过被子蒙住头。良久,良久。突然“呼”地坐起来,说了一句至今网络依然流行的话:“坑爹呀!”(误杀乃公!)

前功尽弃,万事付流水,一切重新回到起点。既然儿子们挡不住,那就皇帝老子来。短短三个年头,梁军与叛军再次隔秦淮河对峙,这一幕何其相似。

物是人非,秦淮河南岸多了一个新敌人,陈霸先和他的数万蛮兵。与柳仲礼不同,陈霸先和王僧辩迅速强行渡过秦淮河。从前叛军士气高涨,而今垂死挣扎。侯景率八百铁骑和一万甲兵拼死冲锋。王僧辩假装退却,叛军追击,陈霸先派出二千强弩手插到敌后向叛军身后放箭。叛军大乱,陈霸先与骁将王琳、杜龛带铁甲骑兵发起冲锋,叛军连连后退。

眼见大势已去,跛狼依然足够剽悍。侯景发现陈霸先的蛮兵是整个梁军的支撑点,干掉陈霸先或许还有一线转机。侯景身先士卒,率一百骑兵扔掉长矛,手执短刀猛冲陈霸先的队伍,做最后的拼搏。无奈不管敢死队如何奋勇,陈霸先的阵脚岿然不动。

叛军大崩溃。输了,这一次是真输了。逃跑吧!侯景没有往城外逃,而是逃进台城窜入后宫。找女人么?错。找儿子。北方的儿子们已经被高澄兄弟杀光,流亡江南三四年间侯景又生了两个儿子。他不能把儿子留下,不能再让骨肉成为敌人泄愤的玩偶。

侯景看到王伟,正是这个人不断唆使自己做皇帝才有今天的下场。侯景略带责备的语气道:“王伟,你把我害苦啦。”

到底谁的错,谁能分得清。侯景一声叹息,翻身上马。王伟手拽马的鞍蹬,绝望地哀声道:“自古以来哪有叛逆天子!宫中卫士足以一战,扔下此地,去哪里安身!”

当上皇帝就是皇帝,死也要死在皇宫里,这是皇帝的尊严,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言败。

侯景注视着王伟的目光,面如死灰:“和打仗没有关系。我昔年战败贺拔胜,大破葛荣,扬名河、朔,渡江平台城,降服柳仲礼十余万大军易如反掌。今日为什么会失败?天亡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