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蛮帝陈霸先(第6/14页)

琅琊王氏,中国门阀第一望族,自王导起历经东晋南朝久盛不衰,王家子弟或领一世之风尚,或执一朝之牛耳,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三百余年。结束了,王克,一切都结束了,到你为止。

王僧辩幸灾乐祸,因为他的王和琅琊王氏的王不沾边,和高门望族更不沾边。王僧辩祖上是鲜卑人,复姓乌丸,我们玩三国志游戏里面有个乌丸大王,那就是王僧辩的祖先。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江左衣冠风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侯景踢开门,王僧辩吐口唾液,于谨踩上一脚,陈霸先直接合上大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没有长盛不衰的家族,如同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

荆州军的暴行固然与王僧辩北人的出身和偏软的作风有关,也是独眼龙故意放纵结下的恶果。王僧辩从江陵出发前曾经请示过主子:“平定叛乱收复国都之后如果发现以前的皇帝还活着怎么办?”独眼龙交代了一句残忍的话:“六门之内,自极兵威。”

南京城内随便抢、随便杀。这句最高指示不仅王僧辩听到,将领们也听到。为什么随便杀?因为只死皇帝一个人交代不过去。此地无银三百两。造成南京城的混乱,皇帝死于兵荒马乱也就不奇怪。为了一个人牵连满城的人,萧绎眼独心毒。

王僧辩立刻明白萧绎的心思,明确回答道:“平叛,我义不容辞,做成济做过的事,另请高明。”成济做过什么想必大家一清二楚,因为读历史的人必读三国。谁不知晓成济替司马昭背黑锅杀死当时的魏帝曹髦。专制时代,皇帝再怎么说也是天的儿子,皇帝的名义非寻常人敢轻犯,弑君之罪,天下第一大罪。

王僧辩用不着靠杀皇帝谋取富贵。他不干不代表别人不干。在他人眼里,这是一件美差,因为梁朝皇帝早已退位。即使不退位,成济大有人在,比如朱买臣。

此朱买臣非覆水难收之朱买臣,乃独眼龙手下一将,肩负一项秘密使命。梁军收复建康,朱买臣既不抢钱财也不抓奴隶,静静呆在小船里喝酒等人,等那个被侯景废掉的皇帝萧栋。萧栋能来么?当然能来。因为人是活的,小船就是活的。

朱买臣立身船头面露和蔼的微笑朝迎面走来的人招手。来人正是萧栋和两个弟弟。萧栋从菜地被叛军抬去做过渡皇帝,下岗后一直生活在暗室里。三人趁乱从密室逃出,两个弟弟仰望湛蓝的天空和自由的飞鸟喜极而泣:“总算躲过横死的灾祸啦!”萧栋态度消极悲观:“未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变化难知,我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两个弟弟不了解萧栋,不了解一位做过皇帝这个特殊职业人的微妙心态。

小船,温酒,佳肴。三个人饿坏了,狼吞虎咽。朱买臣始终面露微笑一旁作陪。数杯酒下肚,三人重新焕发精神。两位弟弟微笑对哥哥萧栋说道:“乱世过去了,我们会珍惜未来的生活。”萧栋突然发现朱买臣不见了。

朱买臣在,只不过身处岸上,依然笑容可掬地注视着水面的小船。船身慢慢下沉,三个身影无助彷徨。小船沉了,看不到船顶。朱买臣转身离去。他要回江陵,向主子述职。

又解决掉一个。萧绎独眼眨都未眨,相比淮海长鲸侯景,萧栋只是一只小虾米。这个世界还剩两个敌人,短尾巴狐狸萧詧鼠目寸光,八弟萧纪却文武全才,独眼龙心中有底,陆法和大居士的水军和侯景得力干将任约、谢答仁的陆军足以抵挡萧纪。

他原本想连王伟一起赦免,毕竟当下用人之际。王伟在狱里写过一首五百字的长诗,足见此人的文采。但是有人对他说,这不是王伟最优秀的作品,那篇替侯景撰写的檄文堪称古今妙文。

独眼龙取来看时,上面有一句话刺得独眼隐隐作痛:“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萧绎的心再次被扎痛,不由想起前妻徐娘的半面妆。好厉害的舌头,如果把这根舌头钉到柱子上还会骂人么?不会。萧绎亲眼目睹这一幕,软软的,一片死肉而已。开膛破腹,一片片割肉,这种死法难受么?独眼龙感觉解气,一个字“爽”!

陈琳替袁绍写檄文大骂曹操“赘阉遗丑,好乱乐祸。”连祖宗都骂了,曹操却笑称檄文可治头风。这份气度和胸襟非独眼龙所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作诗《蒿里行》哀伤人民生死,萧绎漠视人民生命、残害骨肉。所以曹操虽为宦党却能在群雄中崛起平定北方,而皇族萧绎只能拔剑击柱纵火焚书。

王伟性格太傲慢,得罪人太多。王伟被擒,王僧辩曾讥笑说:“你身为贼相,不能以死保全节操,还想在草野间活命么!”王伟嘴硬,“假若汉帝早听我的话扣留你,明公岂有今天。”虞骘早先遭王伟侮辱,借机朝王伟脸上吐口水。王伟一扭脸说道:“君不读书,我不和你这种人说话。”虞骘竟然红着脸跑了。虞骘怎么也算江东吴姓贵族,可见那时的门阀贵族已然堕落到不读书的地步。不管怎么说,处世有一条基本的原则,给人留面子。逞一时之快,须想到虎落平阳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