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蛮帝陈霸先(第2/14页)

油库长或许比里正的官高不了多少,重要的是从长城下若里的小农村走出,来到繁华的京城。

幕僚们不理解萧映为何抬举一个私逃的村长。萧映说了一句令人惊讶的话:“此人前程远大。”

别人吃惊,陈霸先不吃惊。陈霸先身负武功,从小喜欢读兵书。他对自己充满自负,对前程毫不怀疑。

萧映说过这句话后似乎把此人遗忘了。贵人提携的人无外乎三种,亲戚,马屁精,对他有用的人。陈霸先既非萧映亲戚,又非马屁精,只能做有用的人。可惜什么也不缺的萧映用不着。

油库中的物资进进出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霸先的同行们忙着倒腾油,领国家的一份薪水,另外赚一份利钱。油库长们时常凑一起喝酒玩乐,陈霸先从来不参与。白天陈霸先围着油库走来走去,晚上回家欣赏漂亮妻子吴娃章要儿洁白红润的长指甲。宁静温馨的生活算不算空掷岁月?

陈霸先的乐趣依然是读兵书,只有在兵书中才有一股纵横之气。建康繁华依旧,几十年的太平岁月已经让建康人遗忘什么叫做战争。

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和平永远只是暂时的。一位与陈霸先有着同样志向的越南人向陈霸先招手:兄弟,我等你。翻开日历,公元540年,陈霸先38岁。

越南人叫李贲,说越南人只是让大家好记忆,因为他出生于今天越南的河内,当时是梁朝的地盘,叫做交州。李贲是河内一带的土豪,有心建立一个新王朝。在他挑唆下,梁朝南疆动荡不宁。

梁武帝萧衍委派萧映担任广州刺史,希望这位萧家的千里驹能够安定南疆。岭南处于王朝南端,大山相连,穷山恶水,人民未开化,聚山林,住岩洞,大大小小的花果山,三十六洞主,七十二土豪之类。不好管理啊,萧映想到了“前程远大”的陈霸先。

陈霸先终于从不入流的弼马温熬上了品,萧映提拔陈霸先担任中直兵参军,六品官,条件很简单,跟我去广州。

广州地理位置优越,商业发达,中外商人云集,是个好地方。但是,此时谁都能闻到战争的气息。越是艰难的地方越能显出个人的勇气,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能显出个人的才华。有些人眼里建康是天堂,陈霸先眼里广州才

陈霸先的人生之路走对了,像他这种二等公民在建康削尖脑袋升不了大官,来到野蛮的岭南步步高升。到达广州,萧映安排工作,命令陈霸先召集人马把不服的山大王、洞主们收拾收拾。陈霸先带着一千士兵出去,不一会的功夫荡平两个县的山头。

萧映满心欢喜,又给陈霸先升官,官拜西江督护、高要太守。西江督护可是肥缺。梁朝商业发达,商业靠交通,南朝交通主要走水路。为保证河道通畅,梁朝设置了督护,专门负责水运治安。往来运输的货物包括珍珠、象牙、犀角、珊瑚和香料等利润极大的高档奢侈品,这里头油水有多大问问海关和税务便知。史书中明确记载督护官不需要大贪,也能富兼十世。稍微伸伸手指头,十辈子花不玩。当然,萧映也有条件,一定要保护好我的安全。

萧映眼光贼亮,陈霸先不负所托。公元541年12月,李贲聚众起兵,原因极其简单,梁朝不拿俚人当人看,我们不服。南北朝时的俚人古称百越,汉称南越,现在应该叫黎族。叛军占领河内,交州刺史萧谘使了一招金蝉脱壳,用钱买命。李贲见钱眼开,不管什么与俚人苦大仇深的贪官污吏,见钱放人。萧谘狼狈逃往广州,逃亡路上一纸御状告到天庭。萧衍勃然大怒,搭个草窝树上住的鸟人敢闹事,这还了得。据史书记载那时候的俚人“巢居鸟语”,比貉子更野蛮,更不开化,难怪李贲等俚人豪族当不了梁朝的大官。

朝廷发下公文,由萧映和萧谘两人负责,抽调新州和高州二州兵捉拿乌贼。二州刺史请求拖延一下时间,现在是春季,到达河内必是夏季,时值高温,沿途山林荒野瘴气横生不利行军,拖到秋天进兵最好。萧映初到广州不懂南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加上立功心切,严词拒绝。萧谘熟悉情况,但他白白送出许多年搜刮来的钱财珠宝窝了一肚子火,恨不得立刻把钱财抢回来。半年拖下去利息多少钱。二人意见一致,立即进兵。两位刺史只得硬头皮带兵平叛,走到半路,疫病流行,死了大半人马,溜了不少人,大军不战自溃。

萧映和萧谘傻了眼,萧谘赶紧想馊主意,不能承认瞎指挥,要找替罪羊。这是中国人惯用的手法,坏了事有人顶罪,美其名曰丢车保帅。萧谘抢先上表,诬陷二州刺史通敌。什么瘴气之类的理由都是他们编造出来的,其实就是不想打。远在千里之外的萧衍相信两位侄子的话,赐二州刺史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