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到西安去(第12/14页)

张学良很是为难。

鉴于杨虎城不肯放蒋,他已准备必要时不惜用兵了,可是比较困难。

若以总体实力而言,东北军或许强于第十七路军,但在西安一地,张学良掌握的部队却并不比杨虎城多,不仅城门由后者负责把守,城外更有第十七路军九个团,而东北军仅有一个团。

一旦双方打起来,杨虎城是完全可以先下手为强,把蒋介石扣起来再说的。

张学良便找到宋子文,哥儿俩共同商讨如何才能摆脱窘境。

能不能把蒋介石秘密带到机场,乘他人不备,突然飞离西安?

这个设想马上就被他们自己给推翻了。

太危险了。杨虎城肯定已经把这里严密监视起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说不定还没等到机场,蒋介石就要落在他手里了。

再想。

张学良忽得一计,唤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我们可以让宋美龄和端纳先走。其他人问起,就说停战期不是到了吗,他们是到南京交涉,以便延长停战期的。

只要这边转移了视线,那边就可以给蒋介石化个妆,藏在汽车里混出去,直接送到东北军营地,然后大家再在洛阳会合。

宋子文觉得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也只得如此。但是宋美龄坚决反对。

知夫莫如妻。没人比她更了解老蒋的脾气了,那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怎么肯把脸画得跟个花脸猫一样逃出去呢。万一在城门口被查出来,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更何况,蒋介石背部还在华清池受了伤。就算能侥幸从城里混出去,西安到洛阳,那可不是一点点的路程,坐着汽车这么颠过来簸过去的,那两根老骨头还不都得给拆散了。

所以宋美龄说,一定要让蒋介石坐着飞机公开走,要是做不到,还不如一起死在西安算了。

事到如今,张学良简直有些技穷了。

要坐飞机,还要公开,靠我一个人断然是没这么大能量的,还是请周公来帮忙吧。

于是,蒋介石、周恩来便有了第二次谈话。

这次谈话,双方都从容了许多,也更具目的性。

蒋介石知道此番只能自己救自己了,所以话语极为恳切:你知道吗,即使在“剿共”的时候,我也一直是记挂你们这些中共要人的,包括你,包括那些黄埔学生,毕竟都曾经是我的部下嘛。

我跟广西的桂系怎么样,差不多也打了七八年。可是说好就好了,我对他们“施以仁怀”。对你们,我也一样啊,肯定会慷慨对待的。

蒋介石甚至表示,只要红军对他“效忠”,可以享受和中央军一样的待遇。具体细节,以后可以在南京直接谈。

一旁的宋子文趁势插嘴,希望周恩来施以援手,让蒋介石迅速离开,否则再耽搁的话,只会让局势进一步复杂和恶化起来。

周恩来答应了这一请求。

事实证明,蒋介石、周恩来的二次谈话极其重要。如果周公不在关键时候扮演关键角色,出面说服杨虎城释蒋,后者是很难安然无恙地回他的南京城的。

在苦等消息的过程中,蒋氏夫妇着实受了不少罪,他们几乎是在煎熬中度过的,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从十一点半等到两点半,再从两点半等到三点,两人注视着屋里的电话,那里始终没有传来他们需要的喜讯。

忽然,宋子文跑了进来——杨虎城终于被说服了。

接着进来的是张学良。

现在天已经晚了,要不明天早上飞南京吧。

 

应邀赴西安的周恩来在关键时刻扮演了关键角色

宋美龄一跃而起:还等什么等,等他们改变了态度再来抓我们吗?

马上走!

高兴归高兴,要离开西安的心情也未必不比宋美龄更急切,但此时蒋介石想到了更深更远的地方。

这杨虎城虽然暂时被说服了,答应放我一马,却没有说什么时候让我走,要是他又忽然反悔了,或者等我的飞机上了天,再在下面玩儿阴的,给我来上一炮怎么办。

所以在跑路之前,一定得先把姓杨的给稳住。

与自己老婆比起来,蒋介石的心机终究还是要深沉得多。

走都要走了,他还把张学良、杨虎城叫过来“训话”,不过没有责备,只有宽慰:尽管西安事变属于“叛变行为”,但我已经原谅你们了,答应的事也都会一一照办。

说是给两个人“训话”,其实大部分都是讲给杨虎城听的。

蒋介石知道杨虎城意在“经略大西北”。西北,这是多重要的一块地儿,舍了身家性命也绝不能放手。可是现在你还在人家枪口底下,言不由衷就是必然的了。

他告诉张学良、杨虎城:我把西北交给你们了,将来打算搞一个西北五省的统一军事机构,让你们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