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笑谈渴饮倭奴血(第8/11页)

大荆街是日军的粮弹仓库所在地。当晚午夜两点,穿插到敌后的便衣队发射信号弹,早已准备就绪的突击大队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击溃日军的警戒和守库部队。

紧接着,突击大队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易燃物品,焚烧仓库,大荆街上空顿时黑烟冲天,弹药仓库相继起火爆炸。

守库部队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守备日军都在周围露营酣睡。夏炯集中迫击炮向其猛射,打得敌营混乱一片,人马相互践踏,仍逃不出浓密火网。

另一路以第398团为主,轻易便击溃了日军的工兵部队,被掳民工乘机逃回家园。

第二天拂晓,日军整顿部卒,仅剩步骑千余人,在坦克掩护下发起反击,此时第133师已全部进入预设主阵地。

头天晚上,工兵排已在主阵地前的地面埋下了地雷,道路两旁树上横放了集束手榴弹,专等对手来“开荤”。

日军毫无防备,被炸得人仰马翻,血肉横飞。第133师趁机用各式武器给火锅添油加料,让日军好好地尝了尝川菜的辣味。

激战至早上十点,日军难以招架,残部在飞机掩护下向新墙镇溃逃,大荆街被第133师所控制。

第二十军潜入新墙河南岸,并发动破袭战,起初却并未引起阿南等人的足够重视,他们都紧盯着第七十四军,盘算着如何拿下这条大鱼,以便建立战功。

与第七十四军相比,第二十军不过是只偶然钻到屁股后面去的小虾米,由他先蹦着好了,回头再慢慢收拾也不迟。

倒是木下参谋长曾起了个念头,犹豫要不要从主战场调一个旅团回去应付,可是到头来又下不了这个决心。

因为杨森的临时执掌,第九战区在薛岳缺席的情况下,没有出现阿南所盼望的混乱状况,薛岳得知日军主力未入长沙,又返回指挥第七十四军作战。

第七十四军长途跋涉,从江西上高远道而来,如果停止在浏阳河构筑工事,沿河布防,可收以逸待劳之效,但薛岳急于扳回局面,仍下令第七十四军跑步前进,限时赶至浏阳作战。

廖龄奇师是第七十四军的先头部队,到达浏阳前方不远,即与第6师团的骑兵联队遭遇。廖龄奇师初来乍到,既不明敌情,也不熟地形,部队都来不及展开,官兵更是疲惫不堪,辄遇骑兵冲击,立刻溃败下来。

廖龄奇慌乱之下,扔下部队只身逃出。后续各师未得到通知,还在跑步前进,队形也相继被骑兵冲乱,第6师团主力趁机掩杀,第七十四军一仗未打,便全军溃败。

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成了光杆军长,见日军逼近,急忙藏于大路后面的森林内,侥幸没有沦为俘虏。

战后,廖龄奇因“临阵脱逃”罪被捕。由于他是黄埔学生将领,蒋介石对于如何处置,心情曾非常矛盾,在室内踱来踱去,迟疑不决,最后才下决心予以枪决,以肃军纪。

真正指挥失误的其实是薛岳。在第七十四军被击溃后,长沙正面已无任何主力兵团能用以御敌,薛岳不得不再度退出长沙。

危急时刻,杨森再次挺身而出,并亲自率第134师南下,寻机向日军外围掩护部队实施攻击。

日军进出的主要道路,距离杨森的指挥部只有三千米,只是如果上去硬碰硬,未必就是人家的对手。杨森眼睁睁地看着日军一批批地过去,再着急也没用。

这时老百姓给部队送来了情报,报告有一支日军骑兵联队正夜宿于附近。

民众组训的好处是能增强军情意识,老乡不仅注意观察,还会分析,据他说,这支骑兵联队的营地旁边有一条干涸的河床,河床周围只有几个哨兵,看情形完全可以进行一次夜袭。

杨森对湘北地形已经相当熟悉,一听老乡所说位置,就知道有成功的把握,又听说是骑兵联队,更加兴奋不已。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马种引进和培育上取得了很大成就,随日军侵华的东洋马不仅外表高大威猛,而且速度极快,非国产杂种马可比。在抗战前沿,中国的高级指挥官们但凡拍照,都要骑上一匹缴获的东洋马才显得帅。

杨森除了爱体育,也爱养马骑马,他每天不出去遛一遛马,浑身不爽,对于好马,尤其爱不舍手。

第一次长沙会战,在追击第33师团时,第二十军也曾缴获过几匹东洋马,但数量很少,而杨森拐马,也不是拿来拍照,他要用以成立骑兵队,所以不是单个地拐,得成批地拐。

杨森立刻将部队悄悄拉到老乡所述地点,随后成立夜袭敢死队,并做了相应部署。

当晚月黑风高,秋声瑟瑟,是一个用于夜袭的理想时段,敢死队潜入敌营,在干掉哨兵后,把马牵出来,然后越河床而逃。

敌营距离长沙仅六七十里,由于前面进展过于顺利,骑兵联队的警戒意识不强,人喊马嘶之下方才惊醒,慌忙跑出来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