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笑谈渴饮倭奴血(第10/11页)

孰料日军一撤出长沙,中方就大力宣传:“长沙未被占领”,让阿南的良好感觉瞬间崩塌。

日军选择了利用夜间向北撤退,其撤退速度也十分快捷,但动向仍被中方所捕捉,此时由广东战区调来增援的粤军第七十九军、暂编第二军已经乘坐火车赶到,薛岳赶紧下令他们衔尾追击。

第二十军因处于日军后方,得以就近对日军展开阻击战,其中尤以陈德邵的第399团最为显眼,不仅歼敌最多,而且还跟日军争抢飞机投下的粮弹,战斗打得酣畅淋漓、毫无顾忌。

阻击之后就是猛追。

随着目标不断往前伸展,天空也在沿周边无限地展开,优秀的川中子弟们在起飞,迎接一轮又一轮的历险以及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夏炯以第399团为前锋,撒开脚丫子一路狂飙,沿途不断击溃日军后卫掩护部队,最后直抵新墙镇以南。

陈德邵请来当地保长打探敌情,正说着话,一位农民进来报告,说日军就在他所在村庄附近宿营,帐篷搭在干田和干堰塘旁边,大概全累坏了,都四仰八叉地睡大觉呢。

这位农民自愿带路歼敌,保长向陈德邵证明,该农民曾经当过兵,所以胆子很大,忠诚度没有问题。

陈德邵当机立断,派第一营轻装前进,由农民引路,绕过日军警戒线,一俟插至日军背后,便发射信号弹。

信号弹一起,正面的第二营迅速开火,对日军实行南北夹击,揍得睡梦中的日军伤亡枕藉。

日军拼命挣扎,向第399团猛射毒气弹,试图以此阻遏对方的进攻。第二十军经过防空防毒训练,随身都带有防毒面具,及时戴上再战,只是进攻速度无疑就慢了下来。

陈德邵看到后,急忙集中迫击炮压制日军炮兵,同时防毒排也及时跟上,标明毒区并及时进行消毒。

师部电话正好于此时接通,陈德邵向夏炯简单报告战况后,即询问后续部队是否已到达。

听说第398团到了,陈德邵马上向夏炯建议:由第398团进行掩护,帮助迫击炮部队占领镇东北高地,向日军露营区域射击。

夏炯拍案叫绝,如此一调整,迫击炮完全遏制住了日军的毒气战。

随着第397团的到达,全师合力展开围歼。激战至第二天早晨,日军向新墙河边撤退。

陈德邵早有伏笔,他让老百姓引路,派第3营在日军背后占领阵地,提前建立了第二层包围,给溃逃日军造成了更大伤亡。

在新墙追击战中,日军被打垮了一个联队,其东南扎营区域内,横躺着大批被击毙的日军军马,这些马相当于刚刚宰杀,第二十军全都拿去做了加餐庆功的食材。

除第133师全体官兵得以饱餐东洋马肉外,附近民众也都享到了口福,可见死马数量之多。

吃肉也不能忘记送肉的人,有的士兵调侃说:“这是鬼子用马肉给我们庆功呢。”还有的说:“咱们这是笑谈渴饮倭奴血。”

杨森与第134师位置靠后,等他们追到新墙河时,第133师已经在收拾满地的马肉了,杨森很是满意。

让杨森不高兴的是,追击部队在新墙河边就被迫停住,原因是日军在河岸上留了一支炮兵,为掩护撤退,正拼命用排炮阻击,炮弹像暴雨一样飞过来。

正是追得十分起劲时,突然来这么一出,犹如兜头浇来一盆冷水,让人好不爽快。可是不追的话又不甘心,杨森接到报告,急匆匆地带上总部警卫排前去察看日军炮兵阵地的情形。

警卫排内部号称“特别支队”,因为排里全是排级军官,没有兵,为首者是杨森的二儿子杨汉烈。

杨汉烈毕业于黄埔军校,毕业之前,他写信给父亲,请杨森给他指条出路。

杨森很干脆,说那你就到我的第二十军来吧,同时还不忘叮嘱一句,同学之中,有那素质不错,而且交情也很好的,不妨一道带来效力。

杨汉烈果然带来了三十多位同学,全是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杨森见状大喜,连同杨汉烈在内,一律任命为排长,但因为前方一直在打仗,来不及逐一安排,便临时留在身边担任警卫。

杨森在前沿察看之后,一时也没能想出更好的办法,于是决定返回与前敌指挥官们再定对策。

因为心里有事,他没有注意到“特别支队”没有跟着一道回来。

几个高层正在掩体里思考着对策,忽然听到前线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与呐喊,随之而来,竟有一种万马奔腾、地动山摇的气势。

杨森一阵愕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一个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汇报说杨汉烈带人把日军的大炮拖了过来,前线部队乘机发起了冲锋。

盗枪盗马,对于第二十军来说,早习以为常,但是再怎么跳跃性思维,杨森也想不到盗炮上去。况且他儿子年纪尚轻,刚刚军校毕业,又没打过仗,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