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笑谈渴饮倭奴血(第11/11页)

杨森认为传令兵肯定弄错了,立刻沉下脸:“哪有这样的事情?”

传令兵一听急了:“真的,总司令不相信,请您亲自去看看。”

杨森三步并作两步,走出掩体,用望远镜一看,还真的,河对岸已无日军踪影,前线部队正忙着进行强渡。

一直到晚上,杨汉烈和“特别支队”才返回总部。这些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胆子大到能包天,他们利用地形,悄悄地摸到日军炮兵阵地的右侧,先是猛地扑向一门放在最右边的大炮,然后三十多人一拥而上,挥舞马刀嘁哩咔嚓,用最短的时间,把几个日本炮兵全给剁了。

这些军校同学里面有学过炮科的,当下拖转炮身,装上炮弹,就朝日军的炮兵主阵地轰击,日军猝不及防,一阵大喊全跑了。

当天第二十军越过新墙河,长驱突进,一直打到湘鄂边界才鸣金收兵。

在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各军中,以第二十军最为出色,杨森关键时刻代替指挥,更是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尽管薛岳在战后又是出书,又是宣传,说会战胜利是他诱敌深入聚歼日军的结果,但心里非常明白,若没有杨森及第二十军,这一仗就败得太难看了。

会战之前,新墙河系由粤军中的王牌、“老铁军”第四军驻守,战后,薛岳对杨森说,像新墙河这样的防守任务,只有第四军和第二十军才能胜任,而现在,“只有第二十军才能守得住!”

杨森最重军人荣誉,对活多活少向来不计较,他认为这话从薛岳嘴里说出来,就是对他和第二十军的最高奖励,因此听后十分高兴,当即表示愿意接防新墙河。

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蒋介石召开第二次南岳会议,会上对杨森和第二十军则予以特别嘉奖,并特授杨森为陆军上将。会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还专程赶到长沙,对杨森进行了慰问。

杨森时年已近六十,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被授予军中殊勋,早在他三十多岁出任四川善后督理时,北洋政府即授之以森武将军称号,但是在杨森看来,二者不能等同,因为这个上将是他率部抵御外侮,历经血战才得来的,是真正的荣耀。

距离第一次长沙会战,已历两年之久,这位沙场老将还没有能够实现当初对女作曲家所许下的诺言,即打回上海,但是他已经隐隐约约地看到了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