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16/20页)

“我知道。”托马斯说道,想起马吉特的那一双泪眼,他的心头还是会烧灼般的疼痛。“但是,有了安置计划,你可以解救那么多的犹太人。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振作起来,想想吧,十万!”

“如果成功的话。”林鸣呆滞地说道。

“如果成功的话。”

“那么,我为什么就救不出一个人?”林鸣轻声说了一句,泪如泉涌,积累了那么多天的痛苦终于倾泻而出:“我为什么没有早回来一个月?”

“我知道,”托马斯平静地说道,把一只手放在了他的手臂上,“真是太不幸了。”这就是蓝调,他心想,他终于懂得了这种音乐。他们坐在一起,谁也没有开口,只有老朋友才能这样的默契,他们就这样坐着,直到半夜。

那年的十月,宋玉花每隔几天,有空的时候就会回到那个山村。她把新的书和作业本带给那里的女孩子,教她们认更多的字。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和孩子们在一起她感到了轻松,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是她最幸福的时候,虽然这些孩子和她优渥的童年很不一样,但是她们的天真热情一直感染着她。这些女孩中,梅花最机灵,学得最快,她给宋玉花写了一封短信。这封短短的信里面有很多错误,可是宋玉花在读这封信时又惊又喜,那种纯粹的快乐,在她来到北方后,这是第一次感受到的。宋玉花表达快乐的方式是回了一封信,在信里,她把字写得大大的,很清楚。

一天,一个通信员赶来找她,叫她跟着他去开会。这是一条崎岖的山路,一侧就是黄土山崖,笔直峭立。以前,她没有来过这条山谷,这里是中央高层干部工作的地方。她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山洞,山洞被布置成了会议室,一张低矮的方桌边,有一圈男人围坐着,洞壁上搁着煤油灯,灯焰一闪一闪,照亮了山洞。山洞的地上,铺着一块新疆地毯。

“宋翻译,”一位年纪比较大的男人跟她打招呼:“我是老冯。”说着他让宋玉花坐下,继续说道:“我们接到了一份情报,它来自于我们在满洲里的线人。”

她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情报意味着秘密,在延安,秘密和权力一样,都离她很遥远。

“根据这份情报,日本人已经获知,国民政府将在云南实行一项安置计划,收容犹太难民。因此,日本人也在策划一项安置计划,他们称这项计划为河豚计划。”

“也是为了犹太人?”宋玉花问道,她听得有点晕,试图能跟上。

“是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他们自己争取西方的好感,而不是为了中国,为了解救犹太人。他们的计划是要将现在滞留在上海的两万犹太人迁往满洲里。”

“什么?为什么?”她不能想象,在上海的犹太人,怎么会要去那个冰天雪地的地方,他们在上海住得好好的,还形成了自己的社区。

“他们声称让犹太人去开垦农田,其实这是个谎言。据我们了解的情况,他们是想用犹太人作为他们自己和抗日力量之间的人肉缓冲器,他们的目的在于剥削利用犹太人。问题是,他们想把这个河豚计划包装成一个维护人权的行为,从而获得西方对他们入侵中国的支持。”

“可是,他们这样怎么能救犹太人呢?这批犹太人已经在上海安全地生活了。”

“正是如此。我们支持的是中国的计划,虽然这项计划是由国民政府制订的,根据这项计划,十万名犹太人将要被安置到云南。”

她赞同地点了点头。她知道,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支持国民党的计划,但是,这项犹太人安置计划属于特殊的例外。

“所以,我们需要你。我们了解到,日本人将在所有的上海报纸和杂志上宣传他们的河豚计划,捏造大量的谎言,说服犹太人接受,并且愿意迁移到满洲里去。我们知道,你以前在上海是认识外国人……”说到这里,老冯停顿了一下:“不不,你别担心,这没什么。或许,那里还有你认识的人,对吗?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你立刻赶回上海,尽你的一切可能,和那边的相关人士取得联系,阻止日本人的谎言的扩散。我们不能让犹太人被河豚计划误导,受骗上当。”

她的心在飞扬,上海!托马斯!“我知道了,冯同志!”她迅速地思考着各种可能性,“你是否还希望引导媒体,反对河豚计划呢?”

他微微地露出赞许的神情,一点头说:“如果可能的话,把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公之于众,当然更好。”

三天后,宋玉花已经在上海,听说托马斯那天下午将要在王宝和大酒店演奏,她赶到了广东路,站在酒店门口等着他,眼睛扫视着来自各个方向的人流。演奏是两点半开始,和他一起的小提琴手她已经在里面见到了。现在,她急迫地等在酒店门口,期待着他见到她时脸上露出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