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宜昌最前线(1940年3月~1940年12月) 荩忱不死(第11/12页)
圆部和一郎呆呆地听着。
显然,在天野看来,这个新任司令官还不太了解第11军的性质。
园部:“井本参谋呢,你也说说啊。”
井本笑道:“天野的话无懈可击。为充实战力,我可再向驻扎上海周边的第13军借一个支队!”
井本是有备而来的。
就这样,圆部和一郎决定继续用兵,目标直指扼守三峡之口的战略重镇宜昌。
后来,不少中国将领在回忆这场会战时,都认为日军声东击西的战术用得漂亮:在战役后半程,貌似直捣第5战区中枢老河口,实则悄悄渡过汉水转攻宜昌。
其实,正如前面所言,这并非日军在玩策略,而是当时他们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打宜昌,从而导致几路人马来回反转不停,让人“不明觉厉”。
打宜昌,第一件事就是渡过汉水,进入到西岸。
枣阳地区的第3师团长山胁正隆奉命率军向汉水集结,第39师团,则配合第3师团行动。
天野判断,汉水对岸有中国军队的重兵,所以渡河前必须隐蔽,第3师团和第39师团须统一行动。为此,他专门到第39师团司令部走了一遭,一是现场传达命令,二是询问白河沙洲全军覆灭事件后师团的整改情况。
在师团司令部,天野见到师团长村上启作和参谋长专田盛寿。
天野对白河事件耿耿于怀,但他发现,师团长似乎已经忘记了此事。在离开前,天野对专田说:“这就是警备师团(乙等治安师团)的军事素质么?”
专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做任何回答。
接下来的事叫天野大怒。
按计划,第39师团必须和第3师团在同一时间渡河,这个时间就是6月1日零时。但是,在5月31日刚入夜,晚上七点半时,突然传来爆炸声。一打听,第39师团开始朝汉水对岸炮击了,而且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这等于说,提前把日军要渡河的消息传达给对岸的中国军队了。
天野给村上打电话,问:“怎么回事,难道命令如一纸空文?”
村上答:“为避免再次出现白河沙洲事件,师团决定先给对岸的中国军队以震慑。”
天野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
在电话里吧,他又不好数落村上,毕竟人家是中将师团长,而且东京刚刚发来嘉奖令。但现在,天野已确定,第39师团击杀张自忠这件事完全是靠“撞大运”。无可奈何,天野又给第3师团长山胁正隆打电话,说:“事已至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山胁说:“我们会按既定时间出击,第39师团想先过河,就叫他们过吧。”
6月1日,按部就班渡过汉水的第3师团攻占西岸的襄阳。紧接着,第39师团陷落宜城。
现在,李宗仁终于惊异地发现:日军都向汉水西岸集中了!他感觉不妙,立即下令:守备白河一线的周喦第75军南下,回救襄阳;汤恩伯从枣阳一带向樊城转进;隶属于孙连仲集团军的池峰城第30军开赴老河口待命。
但没想到,日军随即放弃襄阳。
一天后,向南反转而去的第13师团从钟祥强渡汉水。
放弃襄阳的第3师团向西南攻取了南漳。随后,以南漳为中轴,迅速向南面的荆门和当阳之间攻去!
李宗仁深感意外。
与此同时,第6师团池田支队突破江防,攻取沙市和江陵。
开战以来,日军进攻方向飘忽不定,战场在极快的时间内已多次发生转移。
日军渡过汉水后,基本上成光杆司令的江防军总司令郭忏的电报一个接一个地发往重庆。
蒋介石连夜召开紧急会议。
显然,根据当下的势态,日军不仅仅是只打枣阳、襄樊那么简单了。
蒋介石外,参谋总长何应钦、政治部长陈诚、军令部长徐永昌、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商震、作战厅长刘斐、交通部长俞飞鹏、侍从室主任张治中参加。
刘斐说:“据刚刚收到的情报,日军出动了大约五到六个汽车中队,向一线运送了至少1000吨作战物资。”
蒋介石一拍桌子。
徐永昌与何应钦面面相觑。
蒋介石吼道:“这个情报为什么现在才拿到?!日本人要打宜昌了!”
在开会期间,蒋介石要通老河口的电话,问李宗仁:“德邻兄!你那里的通信设施如何,你的命令能不能快速传达到一线?现在日军已越过荆门,向当阳去了。当阳的情况究竟如何?日军到底过来几个师团?”
以往面对蒋介石的发问,不太有李宗仁心里没底的时候,但这一次出现了。
李宗仁只好告诉蒋介石,已叫周喦第75军回师,李及兰第94军也已掉头,莫树杰第84军残部也已经向汉水以西增援了。
蒋介石放下电话,问离宜昌最近的中央军部队是哪一支。
何应钦迟钝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