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章 中日初战白村江(第11/13页)
鲁宁活了半辈子就没碰到过这种事情,非但不反省,还骂不绝口,就这样,刘仁轨彻底地愤怒了,叫人把鲁都尉提出大牢,施以杖刑,就是打屁股。
喜欢欺负别人的人往往是最不经打的那种,一顿棍棒,鲁宁就这么被打死了。
县派出所所长打死了地方军区长官,这放到现在那也得上头条,在当年更是大事,故而当地高官一面拘捕刘仁轨一面将经过上报朝廷,等候回音。
然后这事就传到了唐太宗那里,太宗首先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为什么一个县尉敢杀折冲都尉?多大仇啊?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便将刘仁轨押至长安当面质问。
面对煌煌九五,刘仁轨毫无惧色,说道:“鲁宁肆虐百姓侮辱朝廷命官,臣实在看不过去,愤而杀之。”
这话在朝堂之上说得相当铿锵有力,以至于唐太宗本人还没说什么,一代直臣魏徵就跳了出来,问太宗道:“皇上知道隋朝是怎么灭亡的吗?”
不等回答,他又补了一句:“隋末时期的官员,大多和鲁宁一路货色。”
李世民是聪明人,知道魏徵的意思,于是不但没有处罚刘仁轨,反而还让他做了栎阳(今陕西境内)县丞。
正所谓一粒沙一世界,一件事能看一个人,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仁轨有过人的勇气,不然他绝不敢杀鲁宁;同时却绝非匹夫之勇,做事相当有分寸,否则他也不会先礼后兵好言相劝不成再关入大牢;此外,也相当地有担当,即使被绑上了金銮殿,也绝不会放弃自我的立场。
因为篇幅问题,我们也就不再作更多的介绍了,总之鲁宁事件之后,刘大人算是发了迹,虽然不敢说是青云直上,但也至少算一个萝卜一个坑地稳步升官,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朝联合新罗攻取百济,此役中,刘仁轨也奉命出战,担任水军统领。
不过,刘大人主要负责的是后勤粮草,而非攻城略地。
这主要是因为他没作战经验,事实上除了早年当过几天大头兵之外,刘仁轨后来担任的几乎都是文职,并没有怎么带过兵,也基本上没怎么打过仗。
其实这次跟倭国打本来也用不着他冲锋陷阵,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当时真正管打仗的左卫中郎将,熊津(今韩国公州)都督王文度突发疾病死了,这才让刘仁轨这个管后勤的从幕后走到台前,负责水路的具体攻略。
八月十七日,四国双方水师聚集白江口,大战一触即发。
唐朝兵力大约七千,战船一百七十艘;倭国兵力一万上下,战船数量则超过了八百。
一方是七千人一百七十艘船,另一方是一万来人八百多艘船,这意味着什么?
没错,这意味着那八百多艘都是小船,属于军舰里的碰碰船。
当刘仁轨第一眼看到满江扑面而来的倭船时,着实吃了一惊,还以为是附近渔民集体跑这儿捞外快来了,再仔细一看,发现真的是倭国的战船,于是非常淡定地下了命令:不动如山。
而倭军那边也很快发现了自己的劣势,故而从一开始他们就打定主意要以数量取胜,领兵大将朴市秦造田来津下令全军冲锋,自己站在船头大喊:“只要我们拼死往前冲,敌军自然就会退了!”
他说得没错,唐军真的退了。
望着汹涌而来的倭军越来越近,刘仁轨命令先头部队往后避退,以诱敌继续深入。
大概也就一个多小时左右,八百余艘倭船大部分都开进了唐军的船阵之中。
刘仁轨下令:放火箭。
很快,倭军船阵里一片火海,士兵们哭爹叫娘,或被火烧死,或跳海淹死。
但朴市秦造田来津却依然保持着高度镇定,大喝一声:“我们也放火箭!”
这又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玩意儿,你有,我也有。
于是倭军也弯弓拉弦,万箭齐发,因为人多箭也多,所以场面比大唐的还要壮观。
但很快,一幕让他们绝望的剧情上演了。
弓是一样的弓,箭是一样的箭,只不过船是不一样的船。唐军的战船楼高甲厚,根本点不着。
远程的不行,那就来近战吧。已经被打急了眼的朴市秦造田来津决定孤注一掷,下令全军划足桨力,朝唐军阵中冲去。
他的意思其实也很明确:我一条船撞不翻你,我十条撞你一条总能撞沉吧?
不得不重复一遍:船和船,真的是不一样的。
倭船想跟唐船玩冲撞,这种感觉就跟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差不多,你拿一百个鸡蛋砸在一块石头上结果只能是一地蛋黄。很快,海面上不再火海一片了,而是漂浮着一水的碎木板。
朴市秦造田来津疯了,造了一辈子的船,带了一辈子的水军,堪称是日本历史上最早期的水战专家的他,被虐成了这样,于是一下子就失去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