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章 中日初战白村江(第13/13页)

经过数个昼夜的紧急磋商,最终中大兄王子拿出了一套分两步走的方案。

第一步是抽壮丁,当时倭国国内几乎是见人就抓,抓到之后用绳子一套,送往九州北面修城墙堡垒,以期靠此来抵挡攻来的唐军。

第二步仍是抽壮丁,不过这些壮丁不用干活,而是当炮灰,即传说中的防人,还是前往九州北面,驻扎在第一批壮丁修建的各种工事里头,如果唐军来了,他们就冲出去送死。

不过实际上大家也知道,造城也好拉壮丁也罢,这些都是自我安慰,唐军要真的渡海攻过来,谁也挡不住。

但大唐终究是没有打过来。论其原因,首先当然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仁义为本的传统美德,只要没什么深仇大恨不会把你赶尽杀绝,更何况这次倭国怎么说也是为了百济复国,说好听点叫师出有名,说难听点就是误上贼船,尽管两家真刀真枪地干了一场,但并无直接仇恨,故而大唐举国上下对这个东邻小弟也没什么太大恶感,自然也谈不上要乘胜追击;其次,从客观上来看,倭国当时还不具备让唐朝出兵远征的资格,此时唐高宗最大的敌人是高句丽,他之所以要跟新罗一起打百济,主要是为了能对高句丽形成一个夹击之势。

事实确实是这样,白村江之后仅仅三年(公元666年),泉盖苏文刚死,高宗就再度出兵半岛,经过两年苦战,终于将高句丽这个一直悬在帝国东北的不定时炸弹给消灭了。

换言之,中日第一战的本质,实际上是唐朝本来就没想打倭国,也没空打倭国,结果倭国自己凑上来白白挨了一顿揍。

不过这样打一顿也有好处,百济彻底亡国之后,很多百济人都移民日本列岛,其中有很多知识分子以及技术人员,同时还有不少壮劳力,就这样,倭国因祸得福地又有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