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竞争、毁灭,还是融合:世界的发展趋势(第12/15页)
世界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未来50年里能源需求不可能降低。如果我们使用更少的能源运输食物,那么上千万的贫民就会挨饿,这将使我们更快地面临末日。但是如果人们没有挨饿的话,他们就会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单单在中国,马路上每天就新增1.4万辆汽车;2000~2030年之间,约有4亿人口(比美国的人口总数还要多)将从低耗能的农村迁往高耗能的城市;越洋度假、乘坐飞机以及住宿旅馆的旅游者数量将由2006年的3400万上升到2020年的1.15亿。
除非灾难迫使我们减少能源需求,否则的话,我们不可能这么做——这意味着,要避免资源耗竭和地球污染,唯一的方法就是开发新的可持续的洁净能源。
原子能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放射性物质的恐惧使得核计划一度搁浅,但是随着新的时代产生新的观念,人们的恐惧也许会消失。或者太阳能会变得更加重要,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只有二十亿分之一,其中还有1/3被反射回去。即便如此,地球每小时还是会接收大量的太阳能,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前提是我们能够有效利用。或者,纳米技术以及基因学能够开发出全新的能源。当然,这些大部分听上去就像是科幻小说,并且要开启一个利用洁净能源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大提高科学技术。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提高科技水平的话,我们马上就会面临末日。
要使奇点赢得这场比赛,我们需要控制战争的爆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进行能源革命。我们要确保每一件事的发展方向都是正确的。只要其中一件事出现错误,世界末日就会赢得这场比赛。情形很不乐观。
未来该怎样:如何看待我们当前面临的威胁
一些科学家认为,他们已经知道谁将赢得这场比赛,因为答案写在了恒星上。1950年的某一天(没有人知道确切时间),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Enrico Fermi)和他的三位同事在新墨西哥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一起吃午餐。他们谈论着《纽约客》(New Yorker)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上画着一个飞碟。于是他们谈到了外星人。突然费米问道:“这些外星人在哪里?”和费米共进午餐的同事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费米仍然在思考着外星人。费米一边吃午饭,脑海中一边闪过一些数字。他突然想到,虽然银河系中2500亿颗恒星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适合居住,但是外太空仍然充满大量的外星人。我们的地球还很年轻,还不到50亿年,所以其中一些外星人比人类的历史更加久远,也更加先进。即使他们的太空船速度不比我们快,他们也需要花上5000万年的时间来开发整个银河系。所以,他们在哪里?为什么他们没有和我们取得联系?
1967年,天文学家约瑟夫·什克洛夫斯基(Iosif Shklovskii)和卡尔·萨根(Carl Sagan)对费米的问题做出了回答。他们计算出,如果每25万颗恒星中有一颗恒星被一颗适合居住的行星环绕着,那么在整个银河系中,就有100万个潜在的外来文明。约瑟夫·什克洛夫斯基和卡尔·萨根认为,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得到来自他们的任何信息,这一定意味着先进的文化总是会自我摧毁。他们甚至认为,这些外星人在一个世纪内不断地制造核武器,然后自我毁灭,不然的话,宇宙中一定有来自他们的各种讯息,而我们也能得到这些讯息。所有的这些证据表明在2045年,我们将走向毁灭。这正是广岛和长崎被投下原子弹的100年后(令人不安的是,2045年正好也是库兹韦尔指出发生奇点的年份)。
这是个非常聪明的观点,但是,要计算出这些数字,还是有很多的方式。100万个文明都将走向末日只是一种猜想,并且德雷克方程(由法兰克·德雷克于1961年提出,可以计算出宇宙中有几个星球有生命存在)的大部分解答事实上得出的是更低的数字。根据德雷克自己的运算,我们的银河系在它的整个历史中只产生了10个先进的文明,其中外星人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存在着。
总之,费米的观点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场比赛的最终结果不仅依赖于恒星,还依赖于我们的过去。即使历史不能给我们准确的预测工具(像阿西莫夫在《基地三部曲》中想象的那样),但是它却给我们提供了相当可靠的暗示。我想,这些暗示正是我们未来唯一的真正基础。
从短期看来,过去建立的各种模型表明了财富和力量从西方转移到东方是不可阻挡的。19世纪,原先的东方核心地区变成了西方的边缘地区,使得东方获得了后发优势。而且,中国现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与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结合依然还在进行。过不了多久——也许是2030年之前,但几乎可以肯定是在2040年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会超过美国。21世纪的某个时刻,中国会用尽自己的后发优势,但是到那个时候,世界的经济中心仍然还在东方,并将延伸到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21世纪,财富和力量将不可避免地从西方转向东方,正如19世纪,财富和力量从东方转向西方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