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竞争、毁灭,还是融合:世界的发展趋势(第10/15页)
每一年我们都要避免天启骑士不断带来的威胁。资源压力将会增加,新的疾病将会进化,核武器将会激增,并且——最为严重的是——世界气候变化难以预测。那些认为我们可以永远成功应对各种危机的想法未免过于乐观了。
我们似乎在接近一个新的极限。在公元1世纪,当罗马达到极限的时候,人们面临着两种可能的结果:一种情况是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将会向前发展;另一种情况是他们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这时,天启骑士就会令社会崩溃。罗马的崩溃带来了6个世纪的衰退,使西方社会发展下降了超过1/3。11世纪,中国的宋朝也达到同样的极限,它也没能找到解决办法,于是东方的社会发展程度在1200~1400年间下降了近1/6。
在21世纪,我们达到了新的极限。我们面临着相同的选择,但是情况却更加严峻。当罗马和宋朝无法找到解决办法时,它们在崩溃前至少还有几个世纪的衰退,但是我们就没那么幸运了。我们的未来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但是最大的可能性是我们将走向毁灭。
对于西方统治来说,奇点的意义饱受争议,不过毁灭带来的后果则更加明确。1949年,爱因斯坦告诉一名记者:“我不清楚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使用何种武器,但是我知道在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他们的武器——就是石头。”在末日之后,没有人能够进行统治。
接下来的40年非常重要:世界末日真的会来临?
通过与圣诞过去之灵对话,我们得到了令人惊恐的结论:21世纪将有一场激烈的赛跑。在一条跑道上,是奇点;在另一条跑道上,则是末日。二者必将决出胜负。我们要么马上(也许在2050年前)就会开始一场比工业革命影响还要深远的变革——这场变革使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切问题都无足轻重,要么就会蹒跚地走向前所未有的崩溃。我们难以知道妥协是否会起作用,即每一个人都变得更富有,中国渐渐地超过西方,事情就像过去那样发展着。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40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行动来阻止末日的到来。首先,我们要避免全面的核战争。要避免全面的核战争,就需要大国削减它们的核军火库。矛盾的是,追求全面裁军可能更加危险,因为核武器已经被制造出来了。大国们随时可能迅速地制造核弹,并且那些真正的破坏者——恐怖分子以及图谋不轨的国家统治者——会忽视所有的协议。在未来的30~40年间,核武器激增将会增加爆发核战争的风险,最稳定的局势是,大国们有足够的核武器阻止进攻却没有足够的武器毁灭所有人。
原先的核大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二战”期间,集数学家、和平主义者以及气象学家(他后来意识到天气研究对空军的重要性后,就不再研究气象了)身份为一身的刘易斯·弗赖伊·理查森(Lewis Fry Richardson)得出一个著名的结论,即2000年前,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有15%~20%。不过,在2008年,能源科学家瓦茨拉夫·斯米尔(Vaclav Smil)作出了乐观的预测,他认为2050年前,发生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规模的战争的可能性远低于1%。2010年1月,《原子科学家通报》(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刊载的一篇名为《末日的时钟》(Doomsday Clock)的文章提到,我们已经非常接近末日了。
其次,我们要减缓世界气候变化的速度。在这点上,事情进展得没有那么顺利。1997年,世界各国领导者齐聚东京,试图找出解决办法,他们达成协议,到2012年的时候,本国温室气体的排放要比他们在1990年的排放量降低5.2%。但是,这个减排责任主要落在了西方发达国家身上,并且美国——20世纪90年代世界最大的环境污染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在很多评论家看来(正如一位印度官员所说的那样),这就像是“身材肥胖的人要求那些体型瘦弱的人节食”。但是,美国的决策者提出,只有印度和中国(中国在2006年的时候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也减排,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得到控制。
2008年之前,美国和中国都在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它们还缺少达成广泛协议所需的政治意愿。《斯特恩报告》的作者们预测,在2050年前,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50ppm以内从而避免灾难所需要的科学技术、森林保护等需要花费一万亿美元。但将这个代价与什么措施都不采取所导致的后果相比,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然而,2007~2009年的经济危机后,很多国家的金融体系受到重创,因此,它们对昂贵的减排方案的支持也就大打折扣。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