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竞争、毁灭,还是融合:世界的发展趋势(第11/15页)
尽管核战争和全球气候变化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实际上,它们都会带来相同的问题。五千年以来,国家和帝国是地球上最有效的机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改变了地理的意义,这些机构已经变得不那么有效了。托马斯·弗里德曼简洁地对此做出总结:“全球化的第一个时期(大约1870~1914年)将一个‘大’世界变成了一个‘中等’世界,但是这次的全球化(自1989年以来)则将一个‘中等’世界变成了一个‘小’世界。”6年之后,世界变化的程度之深使得弗里德曼又总结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次,他认为:“全球化的第三阶段,正将‘小’世界变成一个‘迷你’世界,同时还使得地球变平。”
在这个迷你、扁平的世界里,我们没有藏身之处。核武器和气候变化(更不用提恐怖主义、疾病、迁移、金融、食物和水资源等)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国家和帝国只在本国内拥有主权,并不能独自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1945年,当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爱因斯坦不到一个月内就在《纽约时报》上提出了最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法:“要拯救文明和人类,需要创立世界政府。”爱因斯坦被人们讥笑为一个涉足自己完全不懂的领域的幼稚科学家。爱因斯坦直言不讳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无法成立一个世界政府,那么我们的未来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人类对自己的完全毁灭。”
回首过去的15000年,爱因斯坦似乎对历史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从石器时代的村庄到乌鲁克和商朝这样的早期国家,再到亚述和秦国这样的早期帝国以及诸如英国这样的海洋帝国,有着明显的趋势表明政治单位越来越大。据此产生的逻辑结果是在21世纪早期,美国将作为全球帝国崛起——或者,随着经济平衡越来越倾向于东方,21世纪中期或者末期,中国将作为全球帝国崛起。
不过,这个逻辑结果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越来越大的政治单位几乎毫无例外都是通过战争建立的,也只有爱因斯坦所说的世界政府才能够加以阻止。如果阻止核战争的唯一方式是建立一个世界政府,如果建立世界政府的唯一途径是通过中美核战争,那么我们的前景将十分暗淡。
不过,这两个前提事实上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自1945年以来,非政府组织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职能。这些组织包括慈善团体和跨国私人企业,它们处于国家或者联盟(如欧盟、联合国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保护伞下。毫无疑问,国家依然是安全(联合国在停止战争方面,和国际联盟一样无所作为)和金融(2008~2009年,政府提供资金拯救资本主义)的保障者,并且不会马上消失。但是接下来的40年里,阻止末日来临的最有效的方式可能就是让国家和非政府组织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让政府用某些方面的国家主权换取它们所不能单独实现的解决方法。
这将是一个难以处理的局面。就像过去的很多情况一样,新的挑战需要新的思想。但是,即使我们在接下来的50年里能够建立可以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机构,要使奇点赢得这场比赛,这也只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情形与公元1世纪、11世纪以及17世纪的情形相比较,当时的社会发展指数达到了43分这个极限。我在第十一章中提到,罗马或者宋朝能够突破这个极限的唯一方法就是像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的做法那样,通过关闭草原通道以及打通海上通道改变地理格局。只有那样,它们才能重新获得安全,才能提出需要用科学方法解决的各种问题,并且建立有利于工业革命出现的种种前提条件。当然,无论是罗马还是宋朝,它们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在几代人的时间里,迁移、疾病、饥荒、国家崩溃以及气候变化共同导致了欧亚大陆的崩溃。
17世纪,欧洲和中国确实改变了地理格局,它们提高了上限,虽然我们在第九章中看到,它们并没有打破这个上限。到了1750年,社会再一次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那个时候,英国的企业家已经利用改变的地理格局开始了能源储存的革命。
在21世纪,我们需要遵循相同的方法。首先,我们必须改变政治地理,为能够减缓战争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步伐的全球机构腾出空间;其次,我们必须好好利用争取到的时间发动一场能源方面的新革命,降低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如果我们像20世纪那样继续使用石油和煤炭,那么我们可能在碳氢化合物耗尽之前就已经灭亡了。
一些环境保护主义者则提供了新的建议,希望人类能够回归更为简单的生活方式,从而大量减少能源的使用以及阻止全球气候变化,但是这很难实现。2050年前,世界人口很可能将继续增加30亿,其中的上千万人口很可能会由于极度贫困而起来反抗,使用比以前更多的能源。戴维·道格拉斯(David Douglas)是美国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Sun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他指出,如果每个人拥有一个功率为60瓦的白炽灯,每天使用4小时,那么整个世界需要近60个500兆瓦的发电站。国际能源机构预测石油的需求量到2030年时将从2007年的每天8600万桶增加到1.16亿桶。他们预测,即使到那时,仍然会有14亿人口要面临电力缺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