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方的时代: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第18/24页)

此时,美国感觉到了冷战全方位竞争带来的压力。虽然美国在越南投下的炸弹比在德国多,但是却遭遇了战争的重创。在国内,美国人民对此褒贬不一,这损害了美国在国外的影响力。苏联的战争代理国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战争取得胜利,这将美国此前的胜利贬得一文不值。美国苦心建立的东方盟友国家现在发展很好,它们侵占了美国的市场,而美国花大价钱保护的欧洲盟友正考虑精简武装力量,形成不结盟国家。美国把以色列归为其盟友,导致阿拉伯国家政府投奔苏联。1973年,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作战时,阿拉伯国家禁运石油,油价飙升,可怕的经济滞胀(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产生)一触即发。

20世纪70年代,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当时我和朋友们正在英国随意地聊着美国即将崩溃的情况,那会儿我们正穿着美国的牛仔裤,看着美国的电影,弹着美国的吉他。我记得,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其中的矛盾。此外,我非常确定,我们根本就没有想过我们不仅没有见证美帝国的灭亡,而且我们实际上在为美国赢得西方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很快就明白,具有决定意义的前线并不在越南或安哥拉,而是在商店里。

东西方的竞争: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

1957年,英国首相对选民说:“我们坦然面对吧。我们许多人民的生活已经不能再美好了呀!”英国本来可能失去帝国的位置,失去在世界中扮演的角色,但是和世界上日益增加的人口一样,不管怎么说,他们拥有了很多物质。到20世纪60年代,100年前从未见过的奢侈品——如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汽车、电冰箱、电话、电灯(还有,深深印入我脑海中的塑料玩具)——都成为西方核心国家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见图10-6)。

这让有些人恍然意识到这是个粗俗的物质时代。一位诗人曾经这么写道,在这个世界中:

……新房里走出来的居民,悄悄推着手推车

走在笔直的道路上回家,

从玻璃旋转门里自由经过,由着自己的意愿——

便宜的外套、温馨的厨房用具、新潮的鞋子、冰冻的棒棒糖[10],

电动搅拌器、面包机、洗衣机、甩干机——

一个买便宜货的队伍,生活在城市但是活得简单,居住于

只有售货员和买卖关系出现的地方。

从美国的莱维敦到英国的泰尔福特,郊区和卫星城在每条便道和小路附近伸展蔓延,其方块状和没有变化的造型在美学家看来是大煞风景。但是,这些新兴的城区带来了人们想要的东西——小小的空间、室内管道设备,还有供闪亮的福特车停放的车库。

图10-6 生活不能再美好了:本书作者和身旁的玩具(摄于1964年圣诞节)

20世纪是什么都不缺乏的时代,物质之丰富是前人做梦都想不到的。用便宜的煤炭和石油生产出的电力供所有活动使用,只需一按开关,发动机就开始运作,房屋就亮起来。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奴隶不会从我们身边消失,我们始终需要他们帮我们做事,除非我们拥有能够自动运转的机器。如今,他的设想实现了,电力给我们(甚至是我们当中最微不足道的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温暖以及娱乐活动,而同样的工作量以前需要几十个奴隶才能完成。

能源革命将16世纪童话故事中描述的天天享受饕餮大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在1500~1900年间,由于农事活动组织更为有效,饲料质量也更好,西方国家的小麦产量几乎增长了一倍。可是在19世纪90年代,即使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也无法突破以前的农业产值。至此,增加畜力的使用可以提高产量,因而到1900年,北美1/4的农田用来喂养马匹。随后,汽油的使用对美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的第一家拖拉机厂于1905年开业。到1927年,美国农场上拖拉机提供的能量和马匹提供的能量一样多。

1875年,半数美国人在田地里干活,而100年后只有2%的人从事农业。机器将人从农事活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离开土地。只需雇几个帮手,点燃柴油发动机就行了,机器使得做农活的利润提高了。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称这些拖拉机为“塌鼻子怪物”。他写道:“这些怪物扬起灰尘,将长鼻子伸进去,横行农村,越过栅栏,穿越庭院,笔直地进出于溪谷中。”

斯坦贝克希望世界上受压迫的人民发动革命,剥夺土地的大潮将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向西驱赶,将摘棉花的黑人向北驱赶。当这股汹涌的大潮减退的时候,许多移民都在城市找到了工作,这比他们所抛弃的农村工作薪酬更高。现在那些取代他们的农业商人向他们出售低价食品,在化学肥料和除草剂上投资获利,用电动马达抽水灌溉农田,而且还种植几乎可以抵挡任何侵害的转基因庄稼。到2000年,美国农田每公顷消耗的能源量是1900年的80倍,产值是1900年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