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方的时代: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第17/24页)
1945年4月,美军和苏联军队在德国会师,他们相互拥抱,喝酒跳舞狂欢。几天之后,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8月,天空中冒出团团火焰,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将其夷为平地。日本天皇一反常规,直接向人民发表演说。他告诉臣民:“战争的形势并不总是朝着有利于日本的一面发展。”然而,即使在此时,顽固的日本官兵仍企图发动政变,以期继续战斗。但是同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日本赢得东方战争、赶走西方帝国的计划和德国建立欧洲次大陆帝国的计划双双破产,西欧的海上帝国也被消灭。这些国家受到战争影响而无法对民族主义者进行反击,在二三十年内就灭亡了。欧洲被击碎了。一位美国官员于1945年沉思自问:“如果我们不考虑罗马帝国的倒台,欧洲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似乎是史无前例的。”
但是,西方的社会发展并没有在1945年崩溃,这是因为西方的核心世界如今已经很强大了,即使是最大的战争也不能将其全部毁灭。苏联已经重建了工业,这是德国所不及的,苏联的炸弹差点在美国国土爆炸[8]。与此相反的是,日本对中国开战所造成的破坏及美国对日本的破坏却将东方的核心区域彻底毁灭了。其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让西方的统治变得越来越强大。毋庸置疑的是,西方的统治地位仍旧存在,不过问题在于谁是领导者——苏联还是美国。
这两大帝国将过去欧洲的核心区域在它们中间划分开来,把德国一分为二。随后,美国的金融家们给资本主义制定出一个低劣的国际金融新体系,并精心策划了马歇尔计划,这或许是有记录以来有关利己主义最明智的计划了。如果欧洲人的口袋里有钱,美国人想让他们用这些钱来购买美国的食品,进口美国机器,重建他们的工业。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笔钱可以让欧洲各国不去支持共产主义。鉴于此,美国给了欧洲135亿美元,占1948年总产值的1/20。
西欧人瓜分了美国的金钱。他们接受了美国的军事领导,加入了推行民主、主张贸易的欧盟[9](美国劝说欧洲人建立在联邦德国工业化领导下的陆上帝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没有人接受这一主张)。东欧人接受了苏联的军事领导,此外还接受了推行共产主义且转而向内发展的国会,以此来支持经济发展。苏联没有将资源输入东欧,而是将资源从东欧撤离,监禁或枪杀了其对手,即便这样,东欧的产值在1949年还是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美国控制的区域中,情况稍有好转,而且这里的监禁和枪杀数量很少,产值在1948~1964年间增长了一倍。
这并不是美苏之间第一次分配西方的核心国家,但是原子弹之类的武器使它们和以前的分配方式有所不同。苏联于1949年试验了原子弹,到1954年,美苏双方都有了氢弹,这比炸毁广岛的原子弹威力大了1000倍——甚至更高。丘吉尔在日记中写道,就像克里姆林宫报道中总结的那样,“总的来说,原子弹创立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全球新环境,它让生命无法生存”。
但是,这蘑菇云有一个银色的内层。丘吉尔对英国国会说:“虽然这看上去有点儿奇怪,但是我认为,它具有广泛的潜在破坏力,我们要对此充满希望和信心。”“确保相互毁灭”已经产生,虽有一系列小摩擦,世界险些就要进入大决战的边缘,但是西方世界最终并未上演第三次世界大战。
然而,就西欧和日本的战后问题,西方在第三世界进行了一场战争。战争主要是通过委托战争代理人的方式发动的(对于苏联来说,代理人通常是农村革命,而对于美国来说是血腥的独裁者)。从表面来看,对美国而言这本应该是个走过场的比赛。现在美国占据的世界领土比英国一个世纪前所占据的地盘还要大。尤其是在东方,美国显然掌握着整个局势。美国将5亿美元注入日本,建立了一个忠实的、经济繁荣的盟国。由于受到美国慷慨的经济援助,国民党军队蓄势待发,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败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最终结束中国内战。
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失败改变了局势。东方变成了当时西方冷战的兵家必争之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400万人丧生(毛泽东的一个儿子也丧身于此)。游击战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激烈进行。1968年,50万美国人投身越南战场,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这些战争是美苏西方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前沿阵地,但是它们绝不是东方战争的重复。中国和日本是东方最强大的国家,1945年后,领土扩张获得的好处却很少。中国国内问题丛生,而日本——和西欧在欧洲的成功一样让人费解,这颇具讽刺意味——正忙于实现许多它在1941年苦心想出的目标。日本聪明地赢得了美国的支持,它利用旧工业被摧毁的机会,重组工业,并对其进行机械化,找到了有利可图之处。到1969年,日本的经济超过了联邦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稳步逼近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