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二年律令》中的“宦皇帝者”(第13/17页)

对“宦皇帝者”考察至此,我们感到,只依《新书·等齐》的记载,裘锡圭先生就判断其为谒者、郎中,并揭示“仕”、“宦”有异,其眼光可称锐利独到。如今再结合《二年律令》和更多文献,就可以更清晰地描述“宦皇帝者”的面貌了。“宦皇帝者”特指侍臣内官,包括中大夫、中郎、郎中、外郎、郎骑、谒者、执楯、执戟、武士、驺、太子御、太子骖乘、太子舍人等。这些官职主要有四类:中大夫、郎官、谒者和太子舍人等,其长官则分别是中大夫令、郎中令、谒者令,及太子詹事或率更令。他们职能各异,“大夫掌论议”,“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谒者掌宾赞受事”(80);太子宫中的洗马、庶子、舍人、中盾等,则分别比谒者,比郎官,比执戟、执盾。这些官职此前大家都知道,但它们被称为“宦皇帝”,最初没有禄秩、后来列在“比秩”,构成了一个特殊职类,用特殊等级手段来管理,从而与“吏”有异,这些情况,我们此前所知无多。而且由“宦皇帝者”的“比秩”问题,还可以连类而及,进而去观察其他列在“比秩”的官职。“比秩”是汉代禄秩的重大结构性特点,在探讨秦汉官僚品位结构之时,对“比秩”做进一步发掘,势在必行。让我们转入下章。

【注释】

(1)贾谊:《新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4页;阎益振、钟夏《新书校注》,第46-47页。

(2)裘锡圭:《说“宦皇帝”》,《文史》第6辑,1979年;收入《古代文史研究新探》,第152页。

(3)《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233-234页。

(4)《张家山汉墓竹简》,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第184简,第157-158页释文及注释。在《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释文修订本)中,这个解释没有变化。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5)王子今:《汉初查处官员非法收入的制度——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研读札记》,《政法论坛》2002年第5期。

(6)参看邢义田:《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读记》,《燕京学报》新15期,2003年。“可见‘宦皇帝者’是当时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常用辞。在概念上,既有所谓的宦皇帝者,也就可能有宦其他者。在汉初,较可能和‘宦皇帝’相对应的,似乎只可能有‘宦诸侯’……宦皇帝者与宦诸侯者相对乃笼统言之,细绎则非指全体为皇帝或诸侯服务的内外官吏,而似特指在皇帝或诸侯王身旁工作的近侍。”

(7)对这一点,还可以参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可见执戟在皇帝左右。

(8)《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卷一二六《滑稽列传》。

(9)如蓼侯孔聚“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故市侯阎泽赤“以执盾初起,入汉为河上守”,祁侯缯贺“以执盾汉王三年初起从晋阳”,棘丘侯襄“以执盾队史前元年从起砀”,均见《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10)《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

(11)《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传》:“陛戟百重,各有攸司。”注:“陛戟,执戟于陛也。”

(12)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简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5页。

(13)“广陵宦谒”印,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县文物管理所:《安徽天长县三角圩战国西汉墓出土文物》,《文物》1993年第9期;“菑川宦谒右般北宫豆”铭文,见潍坊市博物馆、昌乐县文管所:《山东昌乐县东圈汉墓》,《考古》1993年第6期。

(14)《左传》成公十八年:“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群驺知礼。”疏:“驺,为主驾之官,驾车以共御者。”《吕氏春秋·季秋纪》:天子“乃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旍旐,舆受车以级整设于屏外。”

(15)《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128页。

(16)《汉书》卷五六《东方朔传》“朔绐驺朱儒”句颜注。

(17)《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提到了“黄门从官驺”,《晋书》卷二五《舆服志》提到了“大使车……驺骑导从”。

(18)秦汉封泥都有“驺令之印”、“驺丞之印”及“驺之右尉”,然而这个“驺”也可能指山东驺县。参看周晓陆、路东之编:《秦封泥集》,三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