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9/21页)
“真的?太好了……不,不用谢我,互相关照而已。”
“对了,还有问题要请教你呢。”
“什么问题?是想问是否需要去卫生防疫站登记备案吧?最好还是去一下,因为需要打口蹄疫预防针的。”
“不是,是关于高架栽培的问题。”
瓦斯像星星闪烁似的连连眨眼。
“噢,你终于也用高架栽培了呀。确实,还是用高架更好。”
“我是新手,有很多问题不懂,还请你多多指教。”
瓦斯眼睛里的星星瞬间化为流星,消失掉了。惠介对他的这种反应已经习以为常——这也难怪,汤料的秘传配方怎么能随便告诉外人呢?
“各人有各人的做法,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行。”
瓦斯扔下这么一句,就准备上车走人。惠介冲他的背影喊道:
“喂,你忘记把山羊带走了!”
瓦斯转过身来。
“你想知道什么?”
“有好几个问题。比如说……在同一个大棚里种两种草莓,可以吗?”
“两种草莓?”
“也可能有三种。也就是说,在大棚里种不同品种的草莓,那授粉蜜蜂会不会不加选择地把A品种的花粉传到B品种去呢?”
“噢,杂交呀。我家以前也在同一个大棚里种过章姬和红脸颊,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嗯,虽然是有杂交现象,但可能不需要担心吧。”
“是吗?连你这个专家都只说‘可能’啊。我还以为你肯定了解更多细节呢。唉……”
“这个嘛,草莓的形状和味道基本上都由母株的基因决定。花粉只是所谓的触媒吧。其实,草莓的真正果实呀,是那些疙疙瘩瘩的像种子一样的小颗粒。上次不是跟你说过嘛。”
惠介确实听瓦斯说过——当时瓦斯还接连说了三遍:“你连这都不懂,还种什么草莓呀?”不过,关于草莓果实的这点知识,惠介自己倒是本来就知道的。很多人都以为是草莓果实的那部分,其实只是“假果”,只是茎部膨胀起来而已。真正的果实是那些疙疙瘩瘩的小颗粒——种子就隐藏在里面。
“就算杂交,也只是那些疙疙瘩瘩小颗粒的性质改变了而已。如果能这么容易实现杂交的话,那农科所就不用为品种改良而大伤脑筋了。”
“确实。”
“如果你担心的话,稍微隔开一些种不就得了……喂,阿望,你在想什么?”
“等一下,我还想问……”
瓦斯朝这边走过来。山羊对准他的屁股直摇头。瓦斯拍了拍惠介的胳膊,说道:
“你想了解什么,我可以告诉你。不过,你还是头一次做高架栽培吧。所以,我劝你还是别整这么多花样。你一个外行,就按最基本的老老实实做就行。不要好高骛远。”
瓦斯脸上挂着笑容,但眼睛里却毫无笑意。
“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永远都是老样子?”——永远重复着老一套的农业模式,每天辛苦劳动,却赚不到钱。
“我是觉得,好不容易找到你这个年纪相仿的同行,不想看着你完蛋,所以才劝你的。真不骗你。”
“谢谢。不过我能行的。”
惠介心想:充满风险的道路,我应该比别人走得更多吧。
“咩——”山羊叫了一声。既像在附和说“对——”,又像是猜谜语错误时响起的提示音“嘟——”。
美月从超市下班回来,一边嘀咕着“热死了”,一边脱掉防紫外线的长手套。大夏天戴手套,简直就像把双手裹上铝箔纸烧烤一样痛苦。可是作为一位专业的手部模特儿,绝不能懈怠。
美月加入新事务所的这两个半月以来,时不时能接到一些广告。上次听那经理说:“皮肤没这么光滑润泽的家庭主妇型手部模特儿的需求增多了。”看来确实是真的。
目前来说,每周能接到一次广告就可以满意了。看到接下来的预约安排基本能达到这个标准,她就在上个月辞掉了超市钟点工的工作。因为客户不可能迁就模特儿的时间来安排拍摄日程,每次要拍广告时,还得向超市那边请假。最重要的是,这两份工作的时薪不可同日而语。美月虽然大多只是接拍些小广告,但两三个小时就能挣三四万日元。
“我回来啦。”
她向客厅里的银河打了声招呼。
“中午我们吃凉面。”
幼儿园现在放暑假。美月原以为银河每天在家里的话,惠介肯定会兴冲冲地跑回东京。结果,直到七月末他才回来过一次,还抱着一大袋黄瓜,说是父母家自己种的。现在已经进入八月了。
美月叹了口气,把购物袋搁在饭桌上。一根黄瓜滚了出来。上次惠介带回来的那一大袋早就吃完了,她刚才顺便买了几根回来。她心想:我们会怎么样呢?我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