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强弩神箭(第12/20页)

廖魁听了这话,心中十分震惊,呆了半晌才道:“好,等你的鸽信,但俺得赶快先回去在福建弄个飞鸽站。”石世驹从身后拿出一只长形布袋,沉甸甸的,交到廖魁手中,提醒道:“还有这件重要事物不可忘了,这是章逸托京师第一高手制造的好东西,你要亲手送交给大师父。”

在此同时,朱棣正在皇宫里亲自密审溥洽。

自从一年多前鲁烈密告有人检举,咬定溥洽知道建文的逃亡去处,朱棣虽然大怒,但还是听了道衍和尚的劝告,没有立刻抓人,而是派人暗中监视溥洽在天禧寺中的言行及接见的访客。一年过去了,却无任何收获。

前一段时间鲁烈汇整各方情报,又向朱棣禀告建文想要逃亡到海外,打算从福建泉州雇大船出海。鲁烈报告中提到,泉州开元寺是临济宗的重镇,东南沿海临济宗的寺庙大多支持建文的施政,建议朝廷要多注意。朱棣便命鲁烈及地方官员加强监视临济宗寺庙的动静。鲁烈报告之后不久,道衍和尚提到福建闽侯的雪峰寺,千名僧人请求僧录司准派泉州开元寺的洁庵大师去雪峰寺住持。

朱棣猛然想起这洁庵和尚的来历,便问道衍:“这洁庵可是当年太子标的主录僧?”道衍道:“不错,正是他。”朱棣又问道:“雪峰寺是临济宗么?”道衍回道:“雪峰寺是禅宗重镇,是云门宗和法眼宗的发源地,却不是临济宗。”朱棣喜道:“如此甚好,立即派洁庵和尚住持闽侯雪峰寺,你另派个自己人去住持泉州开元寺,这样朕较放心。”

这样一来,洁庵从泉州调到闽侯雪峰寺,不但众望所归,而且可说是朱棣钦派的呢。道衍想起当年在燕京听到的传言,洁庵入主泉州开元寺也是洪武皇帝钦定,行前还在御前召见。前后对照,道衍不禁暗叹:“洁庵师兄的这些际遇,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啊。”

朱棣听到建文可能从东南出亡海外,心中那一根最敏感的弦又紧绷起来,再也按捺不住,决心亲自密审溥洽。

在皇宫里一间接见臣民的偏殿,朱棣摒退所有的侍卫,赐座溥洽,房中就只剩下两人相对。朱棣单刀直入地问道:“听说大师你知道朱允炆的下落?”溥洽恭声道:“天下人皆知建文已死于乾清宫一把大火之中,皇上已经以帝礼葬了他。”朱棣见他答得滴水不漏,便冷笑道:“那么,何以你要对人说你知道建文的下落?”

溥洽心中大大吃了一惊,心想:“君无戏言,朱棣如此说,难道他确知我对什么人说过这样的话?”他自忖绝无此事,但一时无法弄明白何以朱棣会如此说,便沉吟了一下。朱棣抓住这一瞬间,声音突然变调,声色俱厉地喝道:“你既对人说你知道,便说予朕听,建文去了何处?”

溥洽想起一年半前,道衍和自己谈及此事时的对话,即便在那时,他也一口咬定建文已死于那一场大火,那次之后,自己更从来没说过知道建文下落的事。他到这时镇定了下来,已确定朱棣是在诓他,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根据。只是他万万想不到,朱棣以皇帝之尊,行事作风竟然有些市井无赖的味道。他一旦想通了,便不再犹豫,朗声答道:“臣僧从未对任何人说过知道建文的下落,皇上定要追究的话,贫僧但知建文皇帝已经浴火升天,御体已蒙皇上厚葬。至于葬在何处,贫僧真不知了。”

这一来,溥洽安然回到滴水不漏的原点,而最后两句话则重重回了朱棣一枪;朱棣虽然葬了一具烧焦的尸体,对外正式宣布那就是建文,但迄今却未为建文修墓,京师国人但知建文已下葬,却无人知道葬于何处。

溥洽一句话顶得朱棣头上金星直冒,但他强忍住怒气,耳边响起道衍说的话:“不可杀死溥洽,溥洽一死,南京再无人知道建文的下落了。”于是他虽气得发抖,却没爆发,只恶狠狠地瞪着溥洽。

这时溥洽耳边也正响起道衍对他说的话:“溥洽师兄啊,但愿你所言属实,确不知道建文的下落;但是你若知道他的下落,这一生一世绝不要松口,便咬定你不知罢。”于是他暗宣一声佛号,再无畏惧地直视朱棣,展现出无忧无畏的佛门高僧气概。

朱棣好一阵子没杀人了,眼里渐渐射出凌厉的杀气。溥洽心中飘过一句句《金刚经》的经文,目光渐趋平和,渐渐眼前一片祥云,霞光四射,根本看不见朱棣了。

朱棣重重拍了两下手,室门开处,鲁烈快步走入,他察言观色,立刻知道朱棣没有问出答案。朱棣指了指溥洽,挥手示意将之带出,鲁烈恭声道:“皇上日理万机,那有时间跟这和尚问话,还是咱们去锦衣卫衙门里慢慢谈,用咱们的方式谈,兴许就谈出个结果了。”朱棣点点头道:“就鲁烈你自己先去问个清楚,口供密呈上来,朕还要亲审。”他这话很巧妙地暗下命令:用什么方式问可以由你,但要由你亲自审问,而且不能让和尚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