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王道之剑(第16/21页)

应能对郑芫说了,郑芫立刻与董碧娥、完颜及傅翔商量,董碧娥拿主意道:“大师父闷得慌,待贫尼和芫儿先下去看看,如能寻一个安妥的地点,芫儿再来请两位师父下岭,便由芫儿紧跟着大师父,傅翔和贫尼杂在附近的人丛中警戒保护,当可平安无事。”明教当年土木堂的堂主对安排这等阵式毕竟有她的一套,大家便都听她的。

郑芫陪着应文大师父及应能和尚站在群众之外一处略高的林地上,和一群不爱人挤人而情愿远看的村人站在一起,藉着几棵大榆树的遮掩,十分隐蔽地居高临下瞧热闹。傅翔和董碧娥已混杂在人丛之中,一左一右暗护着大师父。董碧娥告诉傅翔,做这种警戒的工作,最重要便是千万不能被场中的活动吸引,全部注意力要集中在大师父及他周遭是否有任何异动上。

这时百人龙灯舞的节目开锣了,锣鼓声及唢呐声响得震天,广场四周的花灯忽然熄了一半,周遭立刻暗了下来,一条灯龙从东边游了进来,群众爆出震天价响的喝采。只见那条灯龙一面翻腾飞舞,一面一步一喝,喝的都是吉祥话,慢慢移到广场的中央。

舞这百人龙灯是郑义村百年来传下的习俗,尤其每年的元宵灯节,更是必备的压轴大戏。百人的长龙由百盏花灯组成,那些花灯都是巧匠依古法特别制作,无论怎么翻腾,只要没有狂风大雨,都能保持不熄灭。整套动作乃是舞灯与舞龙的美妙组合,一百个人的动作愈扎实,搭配愈精密,舞动愈流畅,整条龙就愈生动曼妙,而整套舞步的核心人物就是灯头,也是龙头。

这种龙灯舞的诀窍便是后面的跟随者要模仿灯头的每一个动作,但是时间上有一瞬间的差异,第十个人除了模仿前一人的动作,还要在一瞬之间顺着龙势做一点改变,第十一人也跟着变,以此类推,这条龙就变得既有顺序又有变化,它的翻滚舞动便显得异常的活泼多采。那些细微的变化,有些是原先设计好的,也偶有舞者依现场灵感临时创作的,这一来便使得这条灯龙更加变幻莫测。舞到淋漓尽致时,当真是气韵生动而入化境,只是这种境界,即使百人终年在一起练舞,也只能偶一到之。

应文站在高处看,这条灯龙在昏暗的背景中翻腾舞动,显得格外突出,那龙头灯首却是个熟人,竟然就是郑义门的族长郑渶。应文暗忖道:“想不到郑渶还有这般本事。”

这时白麟溪边开始施放烟火,郑芫感到有一个人悄悄向大师父这边靠近,她立刻警戒,目光仔细搜索前方,人丛中那人戴着风帽,低着头渐渐向这边挤过来,感觉上此人的目的是要接近大师父。郑芫立刻盯住那人,一瞬也不敢放松。

第二批焰火升空时,那人已挤到了身边,郑芫正要喝问,来人把大风帽一揭,低声道:“是我。”原来是朱泛。郑芫喜道:“你也来看热闹?”朱泛道:“章头儿和军师都混在人丛中,他们的穿着和村民一般无二,谁也看不到他们躲在那里。你们好大胆,居然让大师父出来看灯。”

这时那条龙正舞到小丘下方,“碰”的一声第三批焰火升空,有一朵红色的焰花在小丘上空散开,照得丘上景物浴在一片红光之中。龙头郑渶一抬头,正好看到大师父的脸孔在红光中一闪,郑渶吃了一惊,未加思索,他的舞姿突然多了一个低头弯身行礼的动作。应文知道自己所在已为郑渶发现,也不由自主地悄悄合十答礼。

但是那条龙的龙首多了这一行礼的动作,立刻一一传了下去,刹时之间,这龙在曼妙舞步中百人一一弯身低首,演出了一步一点头的新舞姿。众人只当是郑氏灯龙今年新想出的花步子,意在结束之前向观众敬礼,一时间如雷的掌声采声四起,震翻了郑义门的天空。

龙头郑渶行礼,应文合十致意,这些动作意表尽在不言之中,但是人群中还是有两个人注意到了。这两个都是斯文之人,一个是从檀溪来的落第秀才,姓陈;另一人是他江北来的朋友,是个替人画肖像的老画师,姓翁。

浦江县城南一条江水流过,两岸无尽美景,江边一座酒楼,楼上临江的座位推窗望去,正对着三座山峰。天寒初雪过,枯黄与银白交错,景色十分雅致,若是春夏之交,这一排木窗推开处,便是三山排闼送青来了。

元宵翌日,两个着青色棉袍的斯文人上得楼来,拣了一个眺山望江的好座就对坐下来,屋角的小方桌上有个瘦子伏桌打瞌睡,背上的肩骨突起,旧棉衣包着仍显出他骨瘦如柴。瘦子趴在那里有一会儿了,两位客人上楼坐下也没注意到他。

那两人要了三样卤味、一壶黄酒,就边吃边聊起来。其中留着短髭的中年人道:“昨晚郑义门的灯会还真精彩呢,我来看过三年,以今年最佳。翁兄,你还是第一次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