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工智能来了(第5/11页)

图9 向谷歌提问并直接得到答案

例如,在图8中,我们可以直接向百度提问“东野圭吾多大了”,百度在结果页的最显著位置直接给出“58周岁”(2016年)的正确答案。我们甚至可以向谷歌提问:“在《哈利·波特》的系列故事里,到底是谁杀了令人尊敬的校长邓布利多?”谷歌不但直接给出杀害邓布利多的凶手名字,还显示出相关的电影剧照、故事情节、维基百科链接等。

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个性化推荐、网页排序等领域的长足进步,谷歌、百度等主流搜索引擎正从单纯的网页搜索和网页导航工具,转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引擎和个人助理——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技术让搜索引擎变得更聪明了。

机器翻译

打破语言界限,用自动翻译工具帮助人类进行跨民族、跨语种、跨文化交流,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追寻的伟大梦想。1799年发现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更是将这种交流推动到了跨时空的层面。借助罗塞塔石碑和语言学家的智慧,我们能够读懂数千年前的古埃及文字,了解古埃及人的所为、所思、所述,这真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

图10 罗塞塔石碑(©Hans Hillewaert, CC BY-SA 4.0,Wikipedia)

今天,虽然还不尽完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翻译工具正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和沟通。在所有流行的翻译工具中,谷歌翻译是支持语种最多,翻译效果最好的。

2016年9月,谷歌宣布已经在谷歌翻译的中译英的模型中应用了深度学习的一种最新算法,并大幅提高了中文到英文的翻译准确率9。

图11 谷歌翻译2016年9月更新算法后的中译英效果

图11是谷歌翻译2016年9月部署的最新算法对本书一个中文段落的翻译结果。可以看到,机器翻译的结果已经与人类的英文表达相当接近,除了一些用词和句法处理有待斟酌外,整个英文段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可读性,几乎没有什么歧义或理解障碍。

2016年11月,谷歌又发表论文,宣布已突破了跨语言翻译的难题,可以在两种没有直接对应的语料样本的语言之间,完成机器翻译。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没法在网络上收集到足够多的中文和阿拉伯文之间的对应语料,那么,谷歌的机器翻译技术可以利用英文到阿拉伯文之间的对应语料,以及中文到英文之间的对应语料,训练出一个支持多语言间相互翻译的模型,完成中文和阿拉伯文的双向翻译。这种技术可以轻易将翻译系统支持的语言对的数量,扩展到几乎所有主要地球语言的相互配对组合。10

事实上,谷歌早年发展机器翻译技术时,技术团队就是将“罗塞塔石碑”用作机器翻译产品的内部代号。数千年前的罗塞塔石碑,和21世纪的人工智能算法一道,正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为人类的顺畅沟通而努力。

自动驾驶

毫无疑问,自动驾驶是最能激起普通人好奇心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之一。由计算机算法自动驾驭的汽车、飞机、宇宙飞船曾是绝大多数科幻小说中最重要的未来元素。想到未来某一天,我们可以不考驾照,不雇司机,直接向汽车发个命令,就能便捷出行,每个人都会兴奋不已。但很多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动驾驶汽车本身,或至少是相关的科技成果其实已经在我们身边发挥作用并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了。

谷歌的自动驾驶技术在过去若干年里始终处在领先地位,不仅获得了在美国数个州合法上路测试的许可,也在实际路面上积累了上百万英里的行驶经验。但截至2016年年底谷歌自动驾驶团队独立出来,成立名为Waymo的公司时,迟迟没有开始商业销售的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似乎离普通人的生活还很遥远。

相比谷歌的保守,特斯拉在推广自动驾驶技术时就比较激进。早在2014年下半年,特斯拉就开始在销售电动汽车的同时,向车主提供可选配的名为Autopilot的辅助驾驶软件。计算机在辅助驾驶的过程中依靠车载传感器实时获取的路面信息和预先通过机器学习得到的经验模型,自动调整车速,控制电机功率、制动系统以及转向系统,帮助车辆避免来自前方和侧方的碰撞,防止车辆滑出路面,这些基本技术思路与谷歌的自动驾驶是异曲同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