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洗如婴(第3/8页)

半年后,同学告诉她,老导演彻底失去了打理自己的能力。为父亲洗澡的时候,父亲衰老的肌肤浸泡在热水里变成奇怪的粉红色,令他想起晚餐时的鲑鱼。鲑鱼一如树木,它的身体也纹刻清晰的肌理,像是漩涡状的年轮。当鲑鱼呈现艳异的粉红色,它将溯流而上,靠近它童年的栖居地,靠近它临终的死亡。

她想,遗忘并非是专属老年的问题,它可能是一生的忠诚伴侣。

媒体报道夏天的不幸,被遗忘在汽车里的孩子死亡,他们体表变色、灼伤、溃烂、脱皮,器官自溶——玻璃上印着挣扎的手印,座椅上留着扯下的头发和失控的排泄物,幼小的尸体承受过最后的煎熬。孩子的父母因此遭受强烈的舆论谴责与剧烈的内心折磨。是啊,多么粗心、多么不负责任的人才能制造这样的疏忽。致命的分心,简直是犯罪。

然而,调查结果,令人难过。这些被视同作恶的失职者,在意外发生之前,同样是温暖、耐心、慈爱甚至是近乎完美的父母。各种阶层、种族、年龄、职业的人都可能发生这样的悲剧,一次偶然的遗忘,足以将他们的余生推入内疚的深渊。

心理学家用模型来解释,灾难何以穿越重重防御机制发生,就像数片摞起的奶酪,不幸在于:奶酪上的孔洞巧合地重叠在一起。数小时遗忘,是因为父母以为孩子正安然地待在幼儿园或其他某个地方,就像我们上班时日常处理电话、文档、报表甚至安排娱乐活动那么安心,不知道自己的家门没有锁好,不知道贼会乘虚而入,不知道一生的财宝已被窃取,永不复还。

对健忘症患者来说,也许危险并未增加。比如她很怕拿公章、票据、证件之类的要物,怕那些需要细心或牢记才能做好的事情。由于不自信,她频繁质疑自己的能力,宁愿绕行,希望借此避开祸患。像猫掩盖自己的尿骚一样,她羞惭,试图掩盖自己昭然若揭的糊涂。她得承认自己害怕,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暮色中的钟声突然敲响,伴随而来的,是绝望无边的黑暗。

我们之所以选择性地记忆,因为无法逾越我们选择性的感知。人类的眼睛只能看到百分之三十的光线,动物可以看到更丰富的。我们根本不知道冰山之下还有更大的冰山,甚至是想象也不能抵达。几乎是在沉睡状态,我们危险地漂移在生活的表层。

她难以开口谈论隐忧,没有谁会信,她看起来的状态与她所描述的,大相径庭。那么,病症究竟是生理事实还是她的精神臆想?趋势会渐渐严重吗?还是说,她的大脑只有某个区域受损,只要绕过盲区和禁区,一切无碍,她可以安享自己有尊严的晚年?

也许问题并非家庭遗传。她十五岁时误服药物,端起满杯开水准备饮用时晕倒,造成颜面烫伤——醒来时发现她自己坐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短短几分钟的失忆从此影响一生。此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她经历数次全麻手术,其中一次,术后呼吸暂停。导致她忘记了许多名词:话梅、暖水瓶、拖鞋,她只能描述它们的功用,却想不起名称。名词,鱼鳞一样的名词细密地覆盖了世界……她看到的却是其中的斑驳。她用了整整八个月,勉强康复。对了,她有情绪抑郁的问题,一直没有根治。还有严重的慢性中耳炎问题,发病时她必须侧躺,头颅里就像一枚倒扣的钟被铜舌持续碰撞,带给她内置的难以消除的震荡。大夫说她需要经常体检,以防颅内生长胆脂瘤。抑或,无他,只是流感、发烧之类的小问题给她带来的大麻烦?人的体温通常保持在37度左右,体温过高过低,神智就会错乱。看,我们的脑子必须储藏在恒温的育婴箱里。温差、撞击、感染,都会使它致命地损毁。

脑部解剖面有着难以计数的生僻术语:枕叶、颞肌、皮质与并骶小体的联结纤维组织,她印象深的,是那个优美而神秘的命名:海马体。海马体主要承担短期记忆的功能,若遭到损坏,就会导致健忘症和学习能力的下降。她想象自己受损后的海马体,蜷起害羞的尾环,由此给她带来种种阻碍。

怎么解决呢?科学家一方面承认它的不可逆转,一方面又给出积极的应对策略:比如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学习外语、绘画或者听音乐。听起来,健康、明亮、大有希望……又那么,隔靴搔痒,画饼充饥。

她坚持每天食用坚果,据说可提升记忆。核桃状如脑部模型,她怀疑这种所谓的食补,近于仿生学意义上的原始信念。不过,宁信其有,如果消除了那些核桃般的褶皱,她的头脑,就会像被磨平图案的硬币一样失去价值吧?她更偏爱杏仁,清凉微苦,就像记忆本身的味道。她不习惯整个地吃掉那个坚硬、象形的心形;她喜欢像嗑瓜子一样,轻轻的咬力作用在杏仁的顶端……让它变成两扇对称打开的袖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