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早期中华帝国的形成与武术世界的军事起源(上古—公元前100年)(第7/9页)
依赖游侠们的帮助,信陵大人最终调动了军队。他用这支军队去帮助赵国,迫使正在围攻赵国首都的秦国大军撤退。信陵大人赢得了赵王的感激,他后来长期居住在赵国,赵国的游侠们纷纷投靠他,让他拥有了一支可观的军事力量,有谣传说他会篡夺魏王的王位,不过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帮助魏国击退了秦国的进犯。42
信陵大人以崇高的骑士精神受到尊敬,但在早期世纪中,游侠们的格斗造诣仍然相当有限。越国女士的传说可能夸张了当时剑术的力量,真实历史则告诉我们另外一个故事:剑术家获得了改变历史的机会,但却又失去了。
虽然有信陵大人这样杰出的反秦领袖,当时代进入到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秦国仍然形成了对其他国家的压倒性优势。东方各国在军事上已经无力和西方的秦国对抗,他们现在不得不向游侠们求助。公元前227年,传统的暗杀对策被提出了,一位富有盛名的剑术家被请来并受到最高贵宾的礼遇。他们经过周密的部署,让这位剑术家伪装成燕国使节,以向秦国贡献土地的名义觐见国王。当然,在觐见之前必须要解除使节的兵器,因此他们事先将一把用剧毒炼制的匕首裹在携带的地图里,只要割破国王的皮肤,他就会死去。当国王饶有兴趣地观看燕国割让给秦国的领土时,剑术家拔出了匕首并刺向国王。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在场所有的大臣都惊呆了,在国王面前他们都不被允许携带武器,而拥有武器的禁卫军远在宫殿之外。因此,这是一场武术家和国王之间的面对面搏斗。战斗延续了大概不到一分钟时间。国王被剑术家追得狼狈奔逃,好不容易才拔出身上的佩剑,但最后出现了令人难堪的一幕:剑术家的大腿被国王刺中而难以行动,他掷出匕首,也被国王躲过。当他失去武器后,国王就在他身上刺了许多剑,令他血流如注。而国王本人则毫发无伤。43
在被剁成肉酱之前,这位名叫荆轲的剑术家声称自己要生擒国王,不想下杀手才被对方重创,另外,显然国王本人也有一定的武术造诣。即便如此,荆轲的专业水准也是令人怀疑的。事后,曾经和荆轲有过交往的剑术师鲁句践说,自己早已发现荆轲是一个可疑的骗子。有一次他只是瞪了荆轲一眼,他就惊惶地逃走了。44
但这与其说是荆轲个人的不足,毋宁说反映了公元前3世纪武术整体发展的不足:它只是一系列相对简单的动作技巧而缺乏“内力”的支撑,专业化的程度相当有限。这一限制不仅使得武术世界无力向政治世界施加更大的影响力,也令它不足以维持自身的稳定存在。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当诸国混战的格局被统一的帝国取代后,力量的天平就立刻倾斜了,尚未定型的江湖空间在空前强大的政治权力之前相形见绌。荆轲和国王之间的搏斗仿佛预示了这个悲剧的结局。在六年后,这位叫作嬴政的国王(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的建立与游侠的消亡
公元前227年所发生的未遂刺杀事件激起了嬴政的愤怒,也为秦国的兼并事业提供了绝好的理由。在接下去的五六年间,秦国的军队发动了最后的征服战争。公元前221年,所有的敌对国家都被消灭了。嬴政还将统治范围扩展到之前闻所未闻的地区,除了北方匈奴人统治的草原外,秦国国王成为了整个已知世界的主人。从珠江流域到辽东地区,从东海之滨到四川盆地,秦国的军队在东亚大陆上占领了后来将永久成为中国主体的一大块地区,将其按照自己的意志划分为数十个由国王派遣官吏统治的省份,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修建了统一的国家大道,强制推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单位,收缴并销毁兵器和文化典籍,以至于屠杀反对其统治的知识分子——这一系列举措将被日后的各王朝所仿效。
为了纪念自己超越一切先王功绩,嬴政国王为自己订作了更显赫的头衔“皇帝”。这中国第一位皇帝在历史上的正式称号是“皇帝一世(Emperor the First)”。为了配合这个头衔,他为自己修建了奢华的行宫和壮观的陵墓。他还在中国北部修建了长达2600英里的“长城(The Great Wall)”,以及在远离文明中心的南中国海附近开凿运河——在此之前文明世界的触角从未伸展到那里。即使不考虑这些工程实际的难度,单单进行后勤供应就是极其艰巨的任务。这些工程显然依赖于对帝国臣民人力资源近乎无限制的攫取。所有的臣民都被编入严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被严格管理,他们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和服漫长的兵役和徭役,并且随时可能被迁徙到自己从未听说过的边境地区去为帝国边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