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早期中华帝国的形成与武术世界的军事起源(上古—公元前100年)(第6/9页)
庄周曾经记载了一名叫作“盗跖”的神秘人物,他有九千名勇猛的部下,他们在整个文明世界四处出没,进行公开的劫掠,令任何诸侯国都感到畏惧。贡福修斯对此感到不安,他亲自去拜见盗跖,劝说他建造一座城市,成为遵守法律和习俗的真正统治者。盗跖却对此表示不屑,认为他目前的生活更加自由和快乐。36除去这个故事的夸张的寓言成分不谈,这里典型地反映出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晚期游侠的价值观:他们尽管被统治者视为强盗和匪徒,却为能够自由地按自己的价值观生活而感到自豪。
不过关于秦代之前游侠的具体生活与世界,我们除了其存在外几乎没有可靠的知识。司马迁曾经抱怨过,官方的和知识分子的记载中都不愿意记录这些令他们尴尬的现象。37因此仅仅当游侠和政治相碰撞时,他们的活动才会被记录在案,而这只是其丰富生活的一个侧面。
但是,如果仅仅将游侠当作东方的浪漫骑士,对这一历史现象的理解仍然是肤浅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游侠的道德观往往被私人情感和关系所左右,而悖于我们所熟悉的伦理观念,更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游侠在经济上并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仍然要依赖于贵族阶层的供养,只是因为各强国之间的对峙和分裂才令他们得以较自由地四处旅行。而正如欧洲的骑士一样,游侠的伦理也包括效忠于优待自己的领主。关于这一点,典型的例子是3世纪中期的“四位大人(Four Lords)”,他们是几个主要国家的高级贵族,因为供养了大量游侠而被视为游侠的代表,并充分利用这一身份干预各国的政治和军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游侠被各国的政治权力所控制,相反,这些政治力量本身被游侠化了。它们脱离了自己的历史根基,而在各国之间漂移不定,宛如大地上的海盗。
以最著名的孟尝大人田文(?—前279)为例:他是齐国国王的侄子,也是一个大封邑的领主,自青年时代就热衷于招揽有特殊才能的人士为自己效力,以至于有数千名游侠从各国来投靠他。依赖这些下属的力量他取得了很高的名望,并一度成为秦国的首相。然而在公元前298年他被罢免并收监。他的武士们虽然拥有可观的力量,但仍无力和秦国的军队相抗衡。此时他的一位默默无闻的部属潜入王宫中的宝库,偷出一件珍贵的狐皮大衣并献给国王的姬妾,当后者在国王面前展示大衣并告知是孟尝大人所赠送时,国王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警告:既然孟尝能够轻易取得深藏在宝库中的狐皮大衣,那么他的生命也处于时刻可能潜入王宫的游侠的威胁下。他很快不动声色地释放了孟尝。孟尝和他的游侠们以最快速度逃离秦国,当他们狼狈的队伍经过赵国的时候,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嘲笑。愤怒的孟尝和他的属下屠杀了数百人并洗劫了一座县城之后才离去。38
孟尝回到齐国后,由于他强大实力长期为国王所畏惧和戒备。当国王最终决定铲除他时,他再次出逃到了魏国并戏剧性地成为魏国首相。公元前285年,他主导了一个反齐的国际联盟并在不久后的战争中击溃了齐国。此后他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齐国并迫使新的国王向他臣服。只有在他死后,齐国才和魏国一起瓜分了他的势力。
孟尝大人这位现实版的盗跖是游侠中的君主,也是君主中的游侠。他的一生代表了公元前3世纪江湖世界和政治版图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关系。直到一个半世纪后,历史学家司马迁经过他的故乡,仍然为那里剽悍狂野的民风感到惊奇。他被告知,这些居民都是当年追随孟尝大人的游侠们的后裔。39
类似的游侠传奇也出现在赵国的平原大人赵胜(?—前251)和魏国的信陵大人魏无忌(?—前243)的事迹中:平原大人最著名的功绩是他的随从毛遂劫持了楚国的国王,迫使后者批准了对赵国的军事援助。40信陵大人是魏国国王的弟弟,以对游侠极其尊重而享有盛名。他曾亲自驾着马车去迎接一位籍籍无名的游侠侯赢,让他坐在尊贵的座位上。侯赢去集市上访问他的朋友朱亥,信陵大人就在一边和颜悦色地拿着缰绳等待。
这种谦卑令他获得了珍贵的报偿,不仅游侠们都来追随他,而且在前257年,当他想要救援正在被秦军蹂躏的赵国时,侯赢和朱亥为他效命,帮助他夺得了魏国一支大军的主导权。侯赢提供给他准确的情报,让他从魏王那里偷来调兵的凭证,伪托国王的名义去指挥一支军队。负责的将军对有所怀疑,朱亥就用衣袖所带起的空气震荡杀死了他,他的死法是如此奇特,以至于不懂得武术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以为他将一块数十磅的生铁放在袖口里。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