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曼陀罗(第21/22页)
佛印的出家就是东坡促成的因缘,从此他苦心修道,后来成为金山寺的住持,在当时已经是一代著名的诗僧。
传说东坡为了试验佛印的道心,有一次到金山寺与他饮酒赋诗,把佛印灌得酩酊大醉,并挑选了一位最标致的官妓,睡在佛印旁边。
佛印半夜酒醒,发现自己身旁卧着一个美丽的女人,知道是东坡的诡计,连忙把官妓遣走,并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夜来酒醉上床眠,醒来琵琶在枕边; 传语翰林苏学士,不曾拨动一条弦。
东坡知道了,哈哈大笑。
在禅门里流传极广的“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的公案,“佛印眼中有佛,东坡心中有粪”的公案也是发生在这段期间,因为是大家都知道的,不再赘述。我们来看一些比较不为人知的酬唱。
有一天,苏东坡与佛印相偕出游,到了九里松,看到远处一个山,峰高峻峭。东坡就问说:“那是什么山?”
“那是飞来峰。”佛印说。
“既飞来,何不飞去?”东坡又问。
“一动不如一静!”佛印说。
“为什么要静呢?”东坡再问。
“既来之,则安之。”佛印答。
……
两人又走到天竺寺,看到一尊观音菩萨手持念珠,东坡问说:“观音既是佛,为什么手里还拿念珠,是念什么呢?”
“也不过是念念佛号罢了!”
“念什么佛号?”
“也只是念观音菩萨的佛号罢了!”
“他自己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又念自己的佛号呢?”
佛印说:“求人不如求己呀!”
东坡信步走到观音座前,拿起一部法华经普门品,翻到经文里说:“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东坡喟然叹曰:“佛是何等的悲,哪有说救人一难而害人一命的?佛印!我体贴佛意把它改一句好吗?”于是将经文改为“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佛印说:“善哉!善哉!”并赋诗一首:
南海观音真奇绝,手持串珠一百八; 始知求己胜求人,自念观世音菩萨。
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一起在山中散步,突然有一只黄鹂鸟穿林而过,东坡说:
“古代诗人,时常将‘僧’和‘鸟’字在诗中相对。”
佛印说:“何以见得?”
东坡说:“举例来说,像‘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岂不是僧与鸟相对?还有,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也是,我真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巧思呀!”
佛印这时听出东坡有调侃之意,笑说: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时常以‘僧’的身份,和你相对的原因呀!”
有一天,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忽然捉到身上的一只虱子。他对少游说:“这虱子是由垢腻生成的。”少游说:“不是,这是由棉絮毛污生成的。”两人辩了半天,没有结果,东坡说:“明天我们一起去问佛印,看他怎么说,输的人请一桌酒席。”
宴席散了,秦少游私自跑去找佛印,对佛印说:“我刚才和东坡辩论虱子的来历,他说垢腻生成,我说是棉絮生成,明天来问你的时候,你就说我的对,我就请你吃一桌馎饦会酒席。”
过了一会儿,东坡也来了,对佛印说:“我刚才和少游辩论虱子的来历,他说是棉絮生成,我说是垢腻生成,明天来问你的时候,你就说我的对,我请你吃一桌冷淘会的酒席。”
第二天,两人一起到佛印前面辩论,佛印说:“这个容易呀!虱子是垢腻成身,棉絮为脚,先吃冷淘,后吃馎饦!”两人相顾愕然,继而哈哈大笑!
从佛印与东坡的故事,苏东坡似乎都是败于下风,这一来是因为佛印的禅机确实胜过东坡,二来是东坡并不争胜,常自居于配角。这些故事则真的很能引人深思,东坡的捷才与佛印的机智都是令人佩服的。
除了与佛印对答,苏东坡和玉泉、大通、元净禅师都有过类似的禅机,但是苏东坡最伟大的地方,是他使禅心落实于生活。他是历史上少见的通人,他既是诗人、画家、书法家,也是美食家、制墨家、造酒家;他既精通医术,又擅于养生。在他的一生里,虽然宦途不得意,每到一处都施行仁政,受到百姓的爱戴,留下许多慈悲救人的故事,因此后人认为他是五祖戒禅师的转世,当然这也是不可查考了。
在苏东坡传记中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晚年时想到宜兴养老,托朋友在荆溪岸边给他买一幢房子,花光了他手上的积蓄。
要搬家之前,他先去看那幢村舍,自己非常满意,一天晚上在附近散步,路过村屋,听到女人的哭声,他就和朋友好奇推门进入,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