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闲情记趣(第8/8页)

刚住进萧爽楼的时候,我感觉房间内的光线太暗,便用白纸糊在墙壁上,顿时明亮起来。在夏季,楼下的窗子都被摘去,也没有栏杆,我觉得房前没有遮拦,很不方便。芸就说:“我们还有一些旧竹帘在,何不用竹帘当做栏杆呢?”我问她:“那用什么方法做呢?”

芸说:“找几根黝黑色的竹子,一竖一横留出走路;将竹帘当中剪断,搭在横竹竿上,使其垂到下面与桌面一般高低;中间再竖立短竹竿四根,用麻绳绑在竹屏上;然后寻找黑布条,在横竹搭帘子的地方将帘子缝在竹屏上,这样既可以遮拦装饰,又不花费什么钱!”这也是我们“就事论事”的方法之一!以此来看,古人所说的“竹头木屑都有用”,果真是非常有道理啊。

在夏季荷花刚开放的时候,一般都是夜晚含苞而拂晓绽放。芸于是用小纱袋包上一点茶叶,放到荷花蕊里。等到第二天早晨再取出茶来,然后用泉水来烹煮沏泡,茶水的清香味道可谓绝佳无比!

赏析:

《闲情记趣》记叙的是沈复儿时一些趣事、生活中的爱好以及与朋友相处的点滴。

本篇文字描写的多是琐碎的生活细节,但沈复却能化腐朽为神奇,将一个个寻常的生活片断渲染得极富诗情画意,看似“人人皆有,确为人人所无”。本篇主题紧扣“情趣”二字,处处有情、处处有趣,通过闲情写出了让人回味无穷的“物外之趣”。而在布局结构方面,也是匠心独运、精巧玲珑,读来好似水银泻地,一气呵成。

《闲情记趣》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可以说是特立独行的异类,我们知道,由于受到传统经史文化尤其是八股文的影响,旧时的一般文学家在写文章时往往容易陷入迂腐,凡有关于闲情逸致的文字,一般都是不愿意写的,因为,一写上去,就要与他们所主张的孔孟之道相悖。而沈复则不然,在他的笔下,显露出最真实的性情。

当我们读到“蚊而鹤,烟而云,草而林,虫而兽,土砾而丘壑,癞虾蟆而庞然大物”等真实童趣时,就仿佛回到了作者的童年,与其一同嬉戏玩耍,忘却尘世的烦恼,在心灵上得到最安静的陶冶。

在谈到与朋友的相处之道时,沈复的真性情也让人叹服,“萧爽楼有四忌: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违者必罚酒五斤。有四取:慷慨好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这四忌四取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看看我们自己,和朋友在一起时,是不是总喜欢谈论身边的某某做生意赚了多少钱,谁谁做了什么官呢?完全把自己的眼光盯在别人身上,似乎我们的喜怒哀乐取决于别人,与沈复相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在写到夫妻生活时,沈复的真情实感亦令读者情动。例如,写二人精心经营盆景花石,却因猫争食而堕碎,两人竟都为之落泪;又或写陈芸心灵手巧,做活花屏于夏日庭院,恍如绿荫满窗,迂回曲折,清香撩人;又或写三白起居服食,省俭而雅洁,“芸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瓷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盖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生活之雅趣情致在沈复笔下被描写得如此真实,让人欣欣然向往之。

本篇文字中《童趣》部分已选入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这足以显示出本文的阅读价值。

附注

[1]物外之趣:世俗之外的雅趣。物外,超越实物之外。晁补之《书鲁直题高求父扬清亭诗后》:“陶渊明泊物然外,故其语言多物外意。”

[2]项为之强(jiàng):项,颈后部。强,僵硬。

[3]飞钹耍盘:指一种类似杂技的表演样式。这里形容人工痕迹明显。

[4]宜兴窑:江苏省宜兴市,是著名的陶都,以产紫砂陶器闻名于世。

[5]云林:指元代绘画大师倪瓒,号云林。

[6]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7]端整:原指人长相端庄。这里指陈芸把各种菜肴整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