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要和比你努力的人在一起(第7/20页)

现在从我所在的城市坐高铁到北京,只需要两个小时。但对十年前的我来说如同异国他乡,上小学的第一天,我们就学习了《我爱北京天安门》,但是我的亲戚乡邻甚至父母,都没有去过北京。

然而,我说我要去北京,于是我揣着一百块钱就去了。

如此顺理成章。

我们并不知道怎么乘坐火车,等我们到了火车站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售票员告诉我们当晚所有去北京的票都卖完了。

可是我们要去北京,我们现在就要去。

路人甲好心地告诉我们,如果买一张站台票,就可以上火车。

我跑去售票窗口买站台票,工作人员又不肯卖给我们,她说,现在站台票已经取消了。

我和H后来每次回忆起这件事情,她都感慨我从作为一个小孩时就体现出的执拗和鲁莽。她说,你还记得吗?你赖在售票窗口不肯走,一遍一遍地请求人家卖一张站台票给你,后来还哭了,售票阿姨看你可怜,最后卖了两张站台票给我们。

我说,我曾经是这么难缠的小孩子吗?

她说,是。

……

拿到站台票的我们后来挤上了一趟十二点五十分的火车,那是从南方来的一趟过路火车,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火车,它沿着铁道一路呼啸而来,停在我面前,距离我只有一米远。

我们跟一群等待上车的乘客挤在门口,在火车门打开的那一刻一拥而上。我找到群众中最薄弱的地方突击进去,像一条鱼游进海洋里,左顾右盼地找到了一个可以站立的比较舒服的位置。

等我回头一看,H没有跟上来,我着急地大声喊她。她跌跌撞撞地跟上来,还一边喘气一边质问我,你跑那么快干吗?

火车上都是从南方去北京的民工,K开头的列车,要晃五个多小时才能抵京。我们在过道上铺几张纸就坐下来,搂着自己的包,还背靠着背睡了一会儿。

早上六点,天蒙蒙亮时,到达北京。

但我不知道怎么去北大,十年前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地图导航,我只能就近问一个阿姨北大怎么走,她说,哦,你买我一份地图我就告诉你。我说,多少钱一份?她伸出两个手指头在我眼前晃。

我掏出两块钱给她,她塞给我一份地图,带着一点行骗成功的得意心情说,就在我站的这个地方等公交车。

我怀着一份朝拜的心情登上了公交车,丝毫不在意她的阴险狡诈。路途中H一直在我耳边讲话,我都充耳不闻,像一个信徒一样保持安静。

到了北大站,我先下车,H跟我分开,去找她姑姑。

我是从东南门进去的,初春的早晨,湿气若有似无,风微凉,天光还没有洒落干净。北大显得宝相庄严,肃穆又安静。

这一天,我是爱丽丝,在梦游仙境。

从进大门开始我就掏出照相机拍照片,拍学生做活动拉起的红条幅,拍停在大门道路两旁的自行车,拍未名湖、博雅塔、湖边的桃花、塔旁的野草,拍早上六点多就在湖畔晨读的勤奋女大学生。路过图书馆的时候我想,这就是《十三岁的际遇》里提到的图书馆,作者说,这座图书馆里有四百多万册图书,这让她感到绝望,她读过的书连这个数目的零头都不到。

十六岁的我读过的书,可能连她的零头都不到。

不过给我冲击最大的地方不是图书馆,而是教学楼。

我找到一座教学楼迈进去,从进门开始就感觉到这里的教学楼与我所在的高中不同,一般高中的教学楼最多的就是摆满桌椅板凳的教室,布置简单甚至简陋,墙壁贴满了励志标语,没有人情味,充满压抑感,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这里的教学楼所有的设计好似都是为了学生的方便和舒心,这里的走廊被设计得温暖明亮,教室里桌椅崭新,窗明几净,教授在台上自顾自地讲课,下面同学们或听或不听,还有人在喝豆浆,玩手机,下课后提着杯子到楼道里打开水。

我一边拍照一边想,在这里写作业太幸福了。

去上厕所的时候我顺便把吃午饭的问题解决了。

是这样的。

我从厕所出来,看到一个光头、穿僧袍和芒鞋的女孩在洗手池前洗手,我问她:姐姐,你知道去哪里可以吃饭吗?

她说:你不是这里的学生吗?几句话问清楚了我的来历后,她很爽快地请我去食堂吃饭。

她带我去农园吃饭,这些地方都是我后来去北大才逐渐清楚的。隐约记得是在农园三层,自取的素食,有红薯和青菜、两份米饭。

我们边吃边交谈,聊天过程中我知道她叫“心乐”,读高二时决定出家,现在在北大修习一些佛学课程。

我问她:你们修佛的人怕死吗?

她说:我正在学习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