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第8/12页)
我一直觉得我很幸运,爸妈虽然没念过什么书,却觉得读书很重要,不管多苦都支持我们上学。我也很少拿自己跟家庭富裕的孩子做比较,不会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平等。
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贫富差距是在高考的时候,那时候班上的同学都复习得昏天黑地的,忽然有几个同学不来上学了,他们被父母通过各种手段送去北京或者天津考试了,高考完了之后就发现,他们可以轻松地考上清华、北大、南开这些好学校,同样的分数,一般家庭的孩子只能去普通一本、二本甚至三本。
人生当中第二次有这种不平等的感受是在大哥找工作时面试一家事业单位,通过层层筛选闯到了最后一关,有个亲戚指点我们说这时候有关系就要找关系,没关系就要送礼,我们家根本没有能力去做这些,后来我哥到底没去成这个单位,然后他就直接一个人南下到深圳打拼。
我想现实大概就是如此吧,寒门子弟奋斗起来总是更艰难一些,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虽然人本身没有什么贵贱之分,但是就物质财富来讲,社会还是会被分为三六九等。而我们,恰恰身处在六九等。
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在竞争规则之前首先就不平等,当我们每天为了考个好大学埋头苦读的时候,有些人小时候学习琴棋书画、上英语辅导班,读完高中就轻松被父母花钱送到了国外,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当我们为了留在一个单位卖力实习的时候,有些人领导一个电话就敲定工作了根本不用担心前程。他们有很多优越的条件,我们都没有,他们有很多的捷径,我们也没有,你说是不是不平等?
比阶层之间不平等更严重的是出生地的不平等,有些人生在北上广从小享受好资源,有些人生在青藏高原,生存条件恶劣得很多人活不到正常的寿命。你可能觉得这就是命啊,投胎是个技术活。但是中国是有户籍制度的国家,缺少迁徙自由,生在安徽就要在安徽,去了北京也没办法享受他们的教育资源,因为你没有户口,可是安徽人、北京人、上海人大家都是中国人啊,为什么有些人在自己国家的国土上,要被政策限制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不能动,他们的孩子也要被限制在这个地方接受劣质教育,将来走出去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任何背景,却要跟那些大都市的孩子在社会上竞争,你说这是不是不公平?这种不公平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出生在什么家庭、什么阶层、什么地区,是无法选择的,唯一能够选择的是不把自己宝贵的人生浪费在抱怨不公平这件事情上。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
人生和人生本身没有可比性,因为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的,还取决于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一个斗士的一生。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寒门子弟都没有成功不是吗?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作《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七岁小孩,每过七年再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
这个社会上寒门子弟逆袭的故事数不胜数。当我们看到别人凭借着关系上位的时候我们要想,如果这个社会上一共有十个位置,七个都因为不公平不公开的手段被拿走了,那我就要去争取剩下的三个位置,只是需要更努力而已。
每当我们看到别人拿钱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去看看,有没有一个没钱的人他把这件事情做到了,如果有,那就证明这件事情是不用钱也可以做到的,那只要我们够努力就一定能做到。由于出身的不同,我们受到的教育、养成的性格、全部的综合的能力,都会有所差别,但家境不好并没有斩断一个人成功的所有可能,只是需要几倍于他人的努力,不能一失败了就埋怨出身,甚至埋怨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也不要每天都问凭什么,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他们凭的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凭的只有自己。
有时候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看着人来人往我就想,好吧,我真是一无所依,我除了自己什么也没有,那就单枪匹马地杀出一条血路吧,别人靠爹靠妈靠全家做到的事情,我要是一个人就能做到,我就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