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城市 六 方与圆(第8/11页)

珠三角吸引了形形色色的励志讲师和管理大师。最高端的市场被台湾来的企业专家占领;一些总裁研讨会限制严格,没有邀请不得入内。提升自我的言辞充斥于普通的商业生活:直销公司,猎头,以及红娘都用励志的语言作为推销的噱头。东莞的书店里整面墙的货架上都是励志图书;有些书店甚至没有其他类型的书。卡耐基系列的书最为热销而且长盛不衰,尽管里面粗心的复制粘贴错误也显得很明显。《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并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高效说话的捷径》。有关中国人创业秘密的书也卖得很好——《温州人赚钱三十六计》——人们对于数字列表的力量总怀有神秘的信仰。《领导者白手起家的七个秘密》。《决定销售成败的五十九个细节》。有些书也对处理男女关系提供意见——《坏女人有人爱》——但商业图书的量远超个人生活主题类的,大约是十比一。自助类图书可能是美国人的发明,但中国人早已将其提纯淬炼,并改头换面,以反映他们自己更狭义的先入之见:成功学。

2005年5月,一个潮湿的夜晚,我路过公寓附近一个步行区的书店。门前有个临时搭建的台子上,一个男人正对一群年轻人演讲,其中绝大多数是衣着搭配不协调的农民工。“我曾想要写一本书,”那个男人说。“我需要等到什么都懂了才开始写吗?不。我边写边学,边学边写。电脑软件能识别所有我写的错别字。编辑不就是干这个的嘛。”

观众发出一阵轻笑声。这个男人中等身高,略有点谢顶,脸像煮过的饺子一样又胖,又白,闪闪发光。跟你想象中的成功学演说家大不一样。

“那么你们想成为企业家,”他继续说。“你在等待一个理想的环境。但是会不会有理想的环境?不会。现在行动,你可以把环境变得理想。你现在知道你需要懂得的一切吗?不。但是你做着做着就会了,而这个学习的过程会非常值得。”

接着,演说发生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转变。“下面我来谈一谈模仿。我认为模仿很重要。大家都在说创新有多重要。但是你必须投入很多时间来创新,风险很高。为什么不把实践证明有用的东西拿来用呢?这就是模仿。”

这个男人名叫丁远峙,不久前他还在高中教物理。他的书,《方与圆》,据称卖了六百万本。目前丁远峙正在全国巡回,教大家如何像他一样掌控成功之路。

每天你都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让你无法停止奋斗。同样是人,别人去高档的酒家、歌舞厅,而自己只能去低档的……为什么别人能有高级的物质享受,自己只能享受低级的呢?想想这些,不感到屈辱吗?……

街上每天都有无数的奔驰车驶过。现在我们不拥有,这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我们不敢向往拥有。

《方与圆》是对美国自助书籍的颠倒。它并不敦促人们去发现自我,超越物质上的成功,或者承认自己事业和两性关系的失败。它并不试图改变它的读者。相反,它教读者如何把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做得更好:小肚鸡肠,唯利是图,互相嫉妒,勾心斗角,阿谀奉承,巧言令色。《方与圆》就相当于站在东莞街角一字一句地传授模仿的价值。观众早已经属于你了。

《方与圆》描绘的黑暗世界里充满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激烈的职场政治,两面三刀的友情,腐败堕落的交易,以及只看地位威权的老板。在上级面前同事间互相拆台。老板极尽权力之能事贬低他人或收受贿赂。玩世不恭的男人钓到最漂亮的女人。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幸福。诚实永远不是上策。如果政府稍微注意一点,肯定会禁掉这本书——我从未看到有哪本描写中国社会黑暗面的书能如此平静地被作为公认的事实。表面上,《方与圆》写的是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内心方正,外表圆滑——结合正直品质和人际关系的技巧。但是这本书花了七十页讲正直,社交技巧的部分则长达两百页,任何人都能看出它的重点在哪里。

我一直觉得中国人的社会交往复杂得毫无必要。儒家传统强调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他在复杂的等级次序里扮演的角色,看重地位尊卑,克己复礼,毕恭毕敬。中国人在人口密集的社会里生活了几千年,已经形成微妙的技巧来表达和感受轻蔑,用婉转的手段施加权力,操纵形势以获取利益,所有这一切都披着繁文缛节的外衣。甚至中国人自己都抱怨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很累。以前我没能领会到底会有多累,直到读到这本书——其中有整整八页写应该怎么笑,还有四十五页写如何引诱他人卸下防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