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3/18页)
倘若被问到这些密码是干什么用的,就说是用来缩写电报信息的。
营救行动的代码是“烫脚”(Hotfoot)。这是罗恩·戴维斯想出的字母缩写:Help Our Two Friends Out of Tehran(帮我们的两个朋友逃出德黑兰)。西蒙斯中意这个名字。“许多行动的名字都叫‘烫脚’。”他说,“但这是它第一次用对了地方。”
他们将突袭监狱的行动演习了不下一百次。
在湖边小屋旁的森林里,舒维巴赫和戴维斯在两棵树之间钉了一张高十二英尺的木板,用以模拟铁栅栏。梅夫·斯托弗从EDS公司的安保部门借来了一辆大篷货车。
西蒙斯一次又一次地走到“铁栅栏”旁打手势。博尔韦尔从车后跳出。戴维斯爬上车顶,翻过栅栏。科伯恩紧随其后。博尔韦尔爬上车顶,将一架梯子放入“院子”里。“保罗”和“比尔”——由舒维巴赫和斯卡利扮演,他们不需要训练侧翼防卫——爬上梯子,翻过栅栏,科伯恩接着出来,然后是戴维斯。所有人都进入货车。波赫驾车以最快的速度离开。
他们有时交换角色,以便让每个人都熟悉别人的工作。他们还为各项任务设定了优先级,倘若有人掉队、受伤或出了别的什么状况,他们能自动知晓谁会顶替。扮演保罗和比尔的舒维巴赫和斯卡利有时会装病,让队员们将其抬上梯子,运过栅栏。
身体健康带来的优势在训练中明显表现出来。戴维斯能在1.5秒内从栅栏一侧的梯子翻到另一侧的梯子,这是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速度。
有一次,戴维斯行动得太快,以至于直接摔在了冻土上,扭伤了肩膀。伤势虽然不重,但却让西蒙斯产生了一个想法。戴维斯到德黑兰的时候,可以用悬带吊着一只胳膊,携带一个用于锻炼的豆子袋。但这个袋子里装的都是2号霰弹。
西蒙斯计算了营救行动所需的时间——从货车停在栅栏前到带着所有人离开。最后,秒表显示的时间是不到三十秒。
他们在加兰公共靶场练习用沃尔瑟警用手枪射击。他们告诉靶场老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保安,到达拉斯参加一项课程培训,必须在射击练习完成后才能回家。靶场老板并不相信他们,尤其是看到T.J.马尔克斯之后。马尔克斯穿着黑外套,戴着黑帽子,将十把沃尔瑟警用手枪和五千发子弹从黑色林肯车的后备箱中拿出来,像极了电影中的黑社会老大。
训练不久后,他们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射击,除了戴维斯。西蒙斯建议他躺下射击,因为他在院子里的时候将会是这个姿势,结果戴维斯发现自己的准头果然提高不少。
旷野里寒风刺骨,没有射击的时候,他们都挤在一个小木屋里取暖——除了西蒙斯,他整天都待在户外,仿佛是石头做的一样。
他当然不是石头做的——一天的训练结束后,他钻进梅夫·斯托弗的轿车时,忍不住感叹:“上帝啊,冷死人了。”
他开始讽刺他们太弱不禁风,说他们总是在谈论去哪儿吃饭,点什么菜——他饿了就开罐头吃。他嘲笑那些慢慢喝水的人——他渴了就会倒满一杯水,一饮而尽,说:“我倒水可不是为了看水。”有一次,他向他们展示了枪法——所有子弹都命中靶心。科伯恩见过西蒙斯脱掉衬衣露出健壮的身体,那模样即便是比他年轻二十岁的人见了也会自愧不如。
西蒙斯看起来就像是在做硬汉角色的表演,但奇特的是,其他队员都没有笑他。在西蒙斯看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天经地义。
一天傍晚,他在湖边小屋向大家展示迅速而无声地杀人的最佳方法。
他命令每人配备一把戈博刀,梅夫·斯托弗将刀订购回来。那是一种双刃刀,刀身狭窄短小,适合突刺。
“有点小啊。”戴维斯看着自己的刀说,“是不是不够长?”
“如果你想让刀从另外一头伸出来,那确实不够长。”西蒙斯说。
他指着格伦·杰克逊腰背部肾所在的位置。“只需刺一刀,就在这里,就能置对方于死地。”他说。
“他不会叫吗?”戴维斯问。
“他会痛得一点儿声音都发不出来。”
西蒙斯演示的时候,梅夫·斯托弗进了屋,站在门口,张着嘴,两个胳膊下面各夹着一个麦当劳纸袋。西蒙斯看到他便说:“瞧这家伙——还没人捅他呢,他就一点儿声音都发不出来了。”
梅夫大笑,开始分发食物。“那家店里一个客人都没有,我找店员买三十个汉堡和三十份薯条,你们猜那店员对我说什么?”
“说什么?”
“说了那句口头禅:‘您是在这儿吃还是带走?’”
西蒙斯非常喜欢为私人公司工作。
军队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装备。就连突袭山西战俘营的计划——尽管总统本人都很感兴趣——他都必须填写六份请购单,每要一支铅笔都必须征得十二位将军的同意。等所有手续都办完,他会发现需要的东西缺货了,或者需要四个月才能运到,或者——这是最糟糕的情形——东西到了却不能用。他申请到的雷管,22%都不能正常工作。他曾试图为突袭队员申请夜视仪,但1970年时,军方只生产出六个手工原型机。后来他发现阿玛莱特公司出售一种英国产夜视仪,质量非常好,每台售价49.5美元,于是突袭队员们去越南时都戴着这种夜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