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4/18页)
在EDS公司,不需要填表格,也不需要征得许可,至少西蒙斯不需要——他告诉梅夫·斯托弗自己要什么,斯托弗通常当天就能弄来。西蒙斯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十把沃尔瑟警用手枪,一万发子弹;若干枪套,既有适合左撇子的,也有适合右撇子的,队员们可以挑选自己觉得最舒服的枪套;重新装填霰弹弹药的工具,可以重装为12号、16号和20号;队员的防寒衣物,包括大衣、手套、衬衣、袜子和羊毛针织帽。有一天,西蒙斯要十万美元现金——两小时后,T.J.马尔克斯就带着装在信封里的钱来到了湖边小屋。
在其他方面,这支队伍也与军队不一样。他们不会屈从于暴力。他们是美国最聪明的一批年轻管理人员。西蒙斯从一开始就知道,指挥他们不能靠生硬地下达命令,而必须赢得他们的忠诚。
这些人只执行他们认可的命令。如果不认可,就会讨论。这在会议室里行得通,但在战场上却毫无作用。
他们还相当拘谨。第一次讨论点燃汽车转移警察注意力的时候,有人提出反对,因为那样做可能会伤害附近的无辜者。西蒙斯嘲笑这种“童子军”式的美德,说他们害怕丢掉奖章——“你们这些杰克·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是广播剧中善良到不可信的人物——他不辞辛劳地侦破案件,还帮老奶奶过马路。
他们还倾向于忘记所做之事的严重性,开了不少玩笑,不时嬉笑打闹,特别是年轻的罗恩·戴维斯。执行危险任务的时候,适当的幽默是必要的,但有时西蒙斯必须用辛辣的评论将他们拉回现实。
他允许所有人随时退出。他又单独找罗恩·戴维斯谈话:“你是第一个翻越栅栏的人——你对此有预案吗?”
“有啊。”
“幸亏你有,不然我就不要你加入了。倘若保罗和比尔不立即离开你怎么办?倘若他们害怕去栅栏就会挨枪子儿你怎么办?你会进退两难,警卫会发现你。你会遇上大麻烦。”
“是啊。”
“我六十岁了,活得值了,我没什么好失去的。但你还很年轻,而且玛瓦怀孕了,是吧?”
“是的。”
“你真的确定要做这件事?”
“是的。”
他找他们每个人都谈了话。告诉他们他的军事判断力强于他们,这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必须自己得出这一结论。
同样,他之所以表现出硬汉作风,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从现在开始,保暖、吃饭、喝水、担心无辜的过路人——这样的事不能再耗费他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射击训练和持刀格斗课程背后也有一个目的:西蒙斯决不希望在这次行动中杀人,但学习如何杀人可以提醒他们,这是一次性命攸关的行动。
他发动的心理攻势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不停地训练突袭监狱。西蒙斯非常肯定,监狱不会同科伯恩描述的一样,方案到时必定会被更改。突袭从来不会百分百按照设想的方式发生,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偷袭山西战俘营的模拟训练进行了好几周。在佛罗里达的埃格伦空军基地,用2英尺×4英尺的木材建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战俘营。这该死的东西必须在黎明前拆除,然后在晚上又搭起来,因为苏联的侦察卫星Cosmos 355每二十四小时会经过佛罗里达两次。山西战俘营里的每一棵树和每一道沟都被复制下来——这活儿干得可真漂亮。在反复模拟训练之后,他们真刀真枪地开干了,但一架直升机——西蒙斯乘坐的那架——降在了错误的地点。
西蒙斯永远也忘不了他察觉出了问题的那一刻。突击队员全部跳下直升机,直升机再次升空。一名受惊的越南士兵从散兵坑中钻出来,西蒙斯开枪射中他的胸口。枪声大作,照明弹升空,西蒙斯看见周围的建筑并不属于山西战俘营。“把该死的直升机开回来!”他向无线电报务员大叫道。他让一名军士打开频闪光,显示降落区的位置。
他知道他们在哪儿——山西战俘营之外四百码,情报部门绘制的地图上将那里标记为学校。这可不是什么学校,周围到处都是敌军。西蒙斯意识到,这里是兵营,直升机驾驶员犯了一个“幸运”的错误,因为他现在可以发动一次出其不意的袭击,消灭一群可能会破坏整个行动的敌人。
那天晚上,他站在一排营房前,射杀了八十个穿内衣的敌人。
行动从来不会完全按计划进行。然而,熟练地执行既定计划只是模拟训练的一半目的。另一半目的——对EDS公司的人来说,这一半目的很重要——是学会团队协作。尽管他们本来就是一个高智商团队——给他们每人一间办公室、一个秘书、一部电话,他们就能把全世界电脑化——但要亲自动手搞营救则是另一码事。1月3日,团队刚组建的时候,他们就连一同划划艇都有问题。而五天之后,他们运转协调得就像是一部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