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明的冲突文化信仰犯罪(第18/20页)
这起轰动全美的案件要追溯到2012年年初。2012年2月26日,黑人少年马丁从商店里走出来,打算去拜访他的父亲及其未婚妻。伴随着一声枪响,17岁的马丁倒在了阴雨绵绵的暗夜里。警方迅速赶到案发现场,并且逮捕了开枪者——一名秘鲁裔与白人混血的男子齐默尔曼。但在几个小时之后,这名开枪的男子就被无罪释放了,警局给出的理由是:“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这是一起犯罪事件,所以不构成逮捕条件。”
这无疑是一则很有价值的新闻,在媒体看来,他们当然可以让这则新闻更加轰动一些。于是,隔天的新闻报道中就出现了“黑人少年被枪杀,开枪者无罪释放”之类的文章。当这样的报道成功引起民众的兴趣之后,新闻的标题索性被修改成了“黑人青年被白人无故枪杀”。这样的新闻必然更加引人注目,在美国,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是最容易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
于是,一个故事的雏形出现了,某个下雨天的晚上,一个黑人青年在回家的路上被误认为有犯罪嫌疑,所以被开枪射杀,但开枪者却没有被追究任何责任。在媒体的精心炮制下,舆论被导向了一个注定会长时间受关注的话题——“黑人与白人”。事实上,开枪者齐默尔曼并不是一个纯种的白人,而是一个有白人血统的混血人,但情绪激动的围观民众们并没有留意这一细节,或者说这一细节在刻意的引导之下被众人忽略了。
案件一经曝光,更多的细节又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一份经过剪辑的录音出现在网上,那是开枪者齐默尔曼在开枪之前的报警电话录音。录音中,齐默尔曼告诉接线员他在跟踪一个看起来像是吸毒者的青年,其中有很关键的一句话:“他看起来是个黑人。”正是这句话成了齐默尔曼种族歧视的证据。根据后来曝光的完整录音来看,只是因为当时的接线员询问齐默尔曼,对方是什么肤色的情况下才有了上面的回答,但在NBC公布的录音当中这一部分内容被剪掉了,他们在试图引导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对立情绪。
信息曝光之后,网上出现了大量的民众请愿,他们认为齐默尔曼不应被无罪释放,请愿人数甚至超过了数百万。于是迫于民意,齐默尔曼再次被警局逮捕,在这个过程当中,佛罗里达州警局的前局长认为这次逮捕是“为了安抚民众,而不是为了追求公正”。他本人也因拒绝执行逮捕任务而被撤职。
齐默尔曼第二次被逮捕之后,关于他是否有罪的问题,控辩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司法部门知道,一旦涉及种族歧视问题,那么案件将会变得无比复杂,所以,侦办此案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明确齐默尔曼是否具有种族歧视倾向。为此,FBI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却与人们最初的判断不同,他们并没发现齐默尔曼具有种族歧视的倾向。
虽然在之前的录音中,齐默尔曼在形容马丁时使用了很多带有贬义的词汇,比如说“恶棍”和“混蛋”,等等。但也有人证明齐默尔曼曾帮两个父母入狱的黑人孩子辅导过功课,甚至还因为黑人流浪汉被打而向警局提出过抗议。这些都证明,身为社区安全事务协调员的齐默尔曼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而不是歧视黑人。
同时倾向于齐默尔曼的言论也渐渐出现。根据法医的鉴定,马丁的血液中含有大量吸食过大麻的残留物,而当天他之所以会出现在那里,也正是因为携带大麻而被学校停课。除此之外,马丁放在社交网络上的照片,大多数是在吸食大麻或者展示枪支,还有一些不文明的手势动作。这些证据间接证明了齐默尔曼对马丁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当时的报警录音中齐默尔曼曾清楚地表示,自己发现了一名疑似吸毒者的青年。虽然当时他并不在执勤状态,但作为一名安全事务协调员,并不能因此而质疑其行动的动机。
虽然关于种族歧视的论调贯穿了整个案件的始末,但法院已经做出了最正确的判断,整个案件的讨论不涉及任何关于种族歧视的问题,毕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不能因为齐默尔曼杀了一个黑人就认定其具有种族歧视倾向。与此相对应的是,马丁过去的经历也一概以“与案情无关”为理由被禁止作为庭审的证据出现。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只有一个了,齐默尔曼的行为是否属于违法行为。控辩双方从正当防卫和蓄意谋杀两个角度再次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出乎意料的是,齐默尔曼的辩护费用在社会捐款的支持下竟然高达一百万,显然有不少理智的人看出了在媒体的刻意引导之下,全国舆论已经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为了避免舆论影响司法公正,齐默尔曼必须有足够的钱去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