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天魔煞 第六章 唐太宗之死迷局(第6/9页)

他曾在师门禁地锁魔苑内看到过这怪物,但那应该是师尊鸿罡真人故弄玄虚做出来的幻象。此后他在西云寺的阎罗殿内与胡僧慧范斗法,那时候恐怖壁画《地狱变》中便附着九首天魔的精魂。他一直以为,那才是真正的九首天魔。

可此刻,这个不知从哪重天地坠入人间的恐怖天魔,怎么会被封印在这丹炉内?

“镇!”袁昇眼见天魔就要破困而出了,忙提气大喝,手中春秋笔凝重如山地挥出。

金笔似疾电般在九个魔头上划过。九首天魔发出一阵无奈的呜咽,身子扭曲、哭号,迅疾地缩小,慢慢收回丹炉内。

嗤的一声怪响,天魔腾起一股黄烟,随即化为一张薄绢。

金光随即消散,身周回复宁静,只有两烛一灯的火光在幽幽地闪着。

“你们适才都看到了什么?”袁昇大口喘息着。

安乐疑惑道:“只见你抽出了春秋笔,凌空比画了一番而已。”

青瑛则道:“我看到了一团雾气自炉内腾起,你运笔施为后,那雾气散去,然后炉内似乎冒起了一道烟……”

袁昇暗自舒了口气,青瑛将那九首天魔看成了雾气,而安乐更是连雾气黄烟都没看到,看来她们修为不足,所见便各自不同。

他颤抖着拈起了那薄绢。

首先入眼的是绢上的两段似诗似咒的词句:

为王弑杀之王

为民诬蔑之君

威震齐鲁而为战神

不死之身而为兵主

以兵主神力

勾天魔之煞

天魔怒,九重乱

天魔怨,万乘残

“兵主神力,天魔之煞?”他的心骤然紧缩,这段词文太过险恶了,刹那间蚩尤像、镇符等许多物事如走马灯般从眼前闪过。

却见这两段咒词下,则有一行字迹飘逸的小字:

自玄武门惨变后,郁郁三十载,今李代桃僵,丹成龙驭,天魔煞成,唐主尽衰。虽有灞上战约,大丈夫死亦何惧。君王恩仇谈笑而了,不亦快哉不亦快哉不亦快哉。

那三个“不亦快哉”写得一个比一个硕大洒脱,显见书者的心情是何等畅快。

他再看那小字注下的落款,则是更加雄放凌厉的六个字:逍遥宗知机子。

袁昇的头不由嗡然一响。原来是他,大名鼎鼎的魔宗知机子。当年太子李建成手下的第一智囊,也是逍遥魔门的一代圣尊。

如果说袁天罡是当年道门的第一国师的话,这位纵横魔宗的知机子就是袁天罡在术法上的一生之敌。

这时候袁昇才明白,先前突然出现的九首天魔,同样不是真正的九首天魔,而是一种源自魔宗秘门的神秘幻术。一切的禁制,都是为了掩藏这张薄绢。

因为这一切的背后,都有魔宗大魔尊知机子的鬼魅身影!

他随即又想,那九首天魔为何与慧范在锁魔苑法阵内所布置的形状全无二致?

猛然想到了慧范,他的心更是一阵揪紧。慧范那个老狐狸曾经当着自己的面烧毁了两张天书图录。那图录曾被自己呼作“天邪册”,只因传说中的“天邪策”极可能与这图录有关。图录很长,除了已经历的《地狱变》和《牡丹》两图,自己只看到过一个丹炉的图案。

一念及此,慧范那冷幽幽的声音又蹿入心底:“这座丹炉是一切的缘起……”

一切的缘起,慧范所说的,只怕就是这座丹炉吧,这个老狐精都知道些什么?

袁昇攥着那薄绢,在月辉下陷入沉思。

“喂,你怎么了?”安乐见他如泥塑木雕一般,心下害怕,轻轻摇晃了下他的胳膊。

袁昇一个激灵,才惊醒过来,沉沉叹道:“先回屋吧。青瑛,你去看看,他们是否已擒住那个入网之兽了。”

青瑛已敏锐地察觉到,今晚自己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事情,忙应了一声,转身飞奔而去。

回到暖阁内,安乐还不及脱下厚重的狐裘,见他脸色苍白,不由急急道:“你怎么了,看出了什么?”

“李代桃僵!”袁昇从牙根里挤出了几个字来。

“什么?”

“从当年王玄策所上的战表来看,娑婆寐只是个不入流的胡僧,被王玄策顺手献给了太宗皇帝。这本是王玄策的一次无心之举,但很显然,却被魔宗的有识之士看出了玄机,于是大名鼎鼎的知机子出场了……不错,那个不入流的胡僧娑婆寐很可能早已死了,后来在太宗皇帝面前巧舌如簧的娑婆寐,其实是李代桃僵的知机子所扮!”

“知机子?”安乐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古怪的人名,却不知怎的,便心生一股寒意。

“他是李建成手下的第一谋士,手段高妙,统领魔宗五脉,号称大唐道术第一人。李建成死于玄武门后,其属下大多如魏徵那样,归顺了太宗皇帝,但也有强悍死党,遭到了剿杀。但最让太宗皇帝忌惮的那个知机子,却如石沉大海,杳然无踪。此后数十年间,朝廷遍遣金吾卫、诸密探搜寻,也是毫无所得。后来,国师袁天罡甚至亲自发动各路道门高手秘查此人,依旧难觅其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