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对峙(第4/7页)

说完,他走进了消防门里面,沿直梯上楼去了。

呼延云望着那扇被关拢的消防门,一直呆呆地想着什么,很久才慢慢地走向商务车,一直倚靠在车头的张昊,赶紧上前拉开车门,请他坐进了车,然后自己坐上副驾座位,拍了一下司机的肩膀提示开车。

思绪和车子一起,在昏暗中盘旋周折了许久,终于一跃而上,冲出了地下停车场,于是傍晚时分特有的深蓝色光芒也像万千支无羽箭一般刺入双眸,这种色彩是那样冰冷和理性,让纷扰虚燥的大脑像一头扎进冰水般清醒了许多……

“呼延先生,你还好吗?”张昊在副驾上问了一句。

“我没事……咱们这是要去哪儿?”

“是这样,于跃先生听说了您被警方扣押的事情,大为生气,马上动用了一些关系,让警方释放了您,他本来是想亲自来接您,但是正好有个很重要的客户要谈一笔业务,所以委派我来,并带您到圣马奇诺酒店用餐,他那边的事情一完,马上就过来给您斟酒压惊。”

不知过了多久,商务车开进一条狭窄的胡同,黑黢黢的连路灯都没一盏,竟给人以钻进山洞的错觉,然后眼前忽然一亮,车窗外出现一座意大利乡村风格的两层建筑,粗犷的外形在夜幕下犹如被遗忘了十几个世纪的楼兰废墟,斑驳的外墙好像是工人用红色的陶土和灰色的泥巴涂抹到一半,就匆匆离开似的,唯有垂在外墙上的藤蔓挽回了一点点生气,在隐藏于草丛中的投射灯的照耀下,发出浓得诡异的绿色。

呼延云下了车,在张昊的导引下沿着赭红色的石板路走进铺着草坪的庭院,一个捧着陶罐的少女雕像正往鹅卵石花坛倾倒着涓涓细流,几个外国孩子嗤嗤笑着荡秋千,咯吱咯吱的秋千声和他们嘴里嘀嘀咕咕的外语,将一条胡同外面的京城屏蔽得无影无踪。他们登上台阶,穿过用马赛克陶瓷锦砖装饰的拱形门楣,步入一个下沉式的大厅,空荡荡的大厅里低回着意大利民谣的歌声,一些铁艺的餐椅和圆形矮脚玻璃餐桌看似随意而又十分讲究地摆放着,墙上挂着的风景画,碎石立柱上缠着十分清雅的淡粉色花束,在窗台和墙角散落着形态各异的红陶花器……如若不是那令人口舌生津的腻香隐隐地扑鼻而来,简直会令人忘了这是一家饭店,而误以为走进了佛罗伦萨的乡间别墅。

“呼延先生!”有个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边向他们招手,一边前倾着身子,仿佛想冲过来脚又被绑住了似的。

呼延云认出那是于文洋,离着几米远都能感受到他那充满崇拜的眼神是何等炽热,不禁淡淡一笑,走上前去与他握了握手。

坐在于文洋身边的一个中年女子站了起来,她穿着淡蓝色的文艺复古长袖棉麻开衫,脖子上挂着一块水滴状的翡翠,绿得仿佛刚刚从叶隙滴落,她那姣好的面容有点苍白,淡施的脂粉下面能看出眼角的鱼尾纹,嘴角漾出的微笑显然是礼节性的,而且显得有点僵硬,一如于文洋身上焕发出的那种时时紧绷的约束感。

她与呼延云也握了握手——与其说是握,不如说是把纤细的手指在他的掌心里搭了搭,冰冰凉凉的。

“这是我妈妈。”于文洋介绍道,“我爸爸这就到,请您先落座吧。”

呼延云在餐桌边坐下,只见桌上已经摆满了油浸金枪鱼、烟牡蛎、鹅肝酱、熏鲑鱼、焗蜗牛之类的餐前小点,一位侍者用白色毛巾包着皇家基尔餐前酒,缓缓地倒进了酒杯里,于文洋的妈妈举起酒杯道:“不等我家老于了,咱们先开席吧,我先敬呼延先生一杯,文洋的事情有劳先生了。”于文洋和张昊也赶紧举酒,呼延云正好渴了,与他们叮咚一声碰杯后,一口闷干了杯中的酒,看得侍者偷偷一笑。

伴随着刀叉的响动,话题也慢慢打开。于文洋的妈妈说话很慢,但每个字都恰到好处,充分表达了一家人对呼延云的仰慕和信赖。于文洋的谈吐也表现出良好家教,只是有点拘谨,大部分言辞都像是跟着总裁参加商业谈判的秘书一般跟在妈妈的话尾亦步亦趋,不过隔三岔五总忘不了强调一句“我非常喜欢看推理小说”,张昊则只是眯着一对儿笑眼,永远把目光对准正在说话的人。呼延云本来就不大会应酬,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对付着“嗯嗯”两声,酒喝得快,菜吃得也不慢。

“听张昊说今天下午多亏您救了文洋一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于文洋的妈妈忽然问道。

呼延云看了一眼张昊,见他眯眯眼的半径没有分毫变化,便知道这小子是故意夸大其词。他想了一想,面对于文洋妈妈的问题还真要谨慎回答,说得太详细显得自己愚蠢,说得轻飘飘又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于是呼延云只说自己在段新迎家对面设置了监视岗位,发现段新迎外出就跟踪他,发现他就在于文洋踢球的球场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