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八日(第5/9页)

杰里对这女孩献殷勤,起初并未获得适当的回响。之前几天,杰里写了一封又一封激情洋溢的情书,不分昼夜塞进她的信箱。碍于生活所逼,她只好屈服。表面上,她是一名生意人的财产,然而这位生意人见她的频率却越来越低,最近竟不再上门,结果她既没钱算命打麻将,也买不起时髦衣裳。原本她盘算的是,一打进功夫电影界,就大肆采购衣物。因此她屈服了,却不忘明确的财务目标。她最担心的是被人知道自己与可憎的“鬼佬”交往,有鉴于此,为了下一层楼来见杰里,她必须穿上外出的全套行头。棕色雨衣,佩戴肩章,上面饰有欧洲的黄铜扣环。塑料黄雨鞋。红玫瑰塑料雨伞。如今这套行头躺在镶木地板上,宛如战役后的盔甲,而她沉睡的姿态带有同等高尚的精疲力竭。因此当电话铃响,她惟一的反应是昏沉沉地以广东话骂一声。

杰里拿起话筒,希望是丽姬打来的,可惜不是。

“你马上给我滚过来,”陆克要求,“史大卜会爱死你的。赶快。我是为了我俩的前途着想。”

“过去哪里?”杰里问。

“楼下嘛,你这个人猿。”

他将女孩推开身旁,但女孩仍未清醒。

不期然降下的雨将马路淋得闪光粼粼,月亮周遭泛起厚厚一圈光环。陆克把车子当吉普车开,高速挡,转弯时摇变速箱。阵阵威士忌的气息飘满整车。

“有什么好瞧的,搞什么鬼嘛。”杰里质问,“怎么一回事?”

“上等好肉。闭嘴别问了。”

“我不想吃肉。我一身西装。”

“这一个,保证你想吃。老兄,这个你非吃不可。”

他们开往港口隧道。一群没打灯的单车骑士从转弯处冲进来,陆克逼不得已转进中央保留车道,以免撞上。他说,注意找一个很大的建筑工地。一辆警车超前,闪着所有灯光。陆克以为警车即将请他靠边停下,因此摇下车窗。

“我们是记者哪,白痴,”他尖叫,“我们是大明星咧,听见没?”

警车超车时,他们瞥见车上坐了一名华人警官,一名驾驶,后座坐了一位相貌威严似法官的欧洲人。前方马路的右边,他们寻找的建筑工地映入眼帘,黄色桁梁与竹竿鹰架搭成鸟笼状,汗流浃背的苦力穿梭其间。起重机在湿雨中闪亮,吊在他们上方有如皮鞭。地面的大灯将光线相当浪费地洒在雨雾中。

“找一个低楼,很靠近了,”陆克命令,将车速减至六十,“白色。找一间白房子。”

杰里指出来,是两层楼复合式住宅,外面是滴着水的粉饰灰泥,不新不旧,入口有二十英尺高的竹台,也停有一辆救护车。救护车的车门没关,三名驾驶闲散地坐在上面抽烟,看着在前院巡行的警察。警察的动作犹如正在处理暴动事件。

“他让我们抢先外勤情报员一个钟头。”

“谁?”

“摇滚客。是摇滚客嘛。不然是谁?”

“为什么?”

“因为想借钱吧,我猜吧。他欣赏我。他也欣赏你。他特别叮咛要带你一起来。”

“为什么?”

雨水阵阵落下。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陆克气冲冲地模仿,“走快一点就是了嘛!”

竹竿搭得歪歪斜斜,比围墙还高。两名身披橙袍的教士,手敲铙钹,挡在前面。另一人撑伞。旁边有花圈,主要是万寿菊,也有灵柩。视线之外的某处传来悠悠吟唱的声音。入口厅犹如发出甲醛恶臭的丛林沼泽。

“大牛的特使。”陆克说。

“记者。”杰里说。

警察点头让他们通过,连证件也不看。

“警司在哪里?”陆克说。

甲醛的气味令人掩鼻。一名年轻警官带他们推开玻璃门,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约莫三十名老先生老太太,多数穿着连身睡衣,漠然等待,仿佛在等误点班车,头上是无影霓虹灯,一只电扇。一名老人清清喉咙,以轻蔑的态度朝绿瓷砖闷哼一声。只有墙上灰泥在掉泪。一见巨大的鬼佬,他们以礼貌的态度讶然注视。病理专家的办公室漆成黄色。黄色墙壁。黄色百叶窗合上。一台没开的冷气机。同样是绿色瓷砖,清洗容易。

“真香。”陆克说。

“有家的味道。”杰里同意。

杰里但愿这是战场。是战场的话,应付起来比较轻松。警官请他们等他先进去。他们听见担架吱吱滚动,压低的嗓音,冷藏柜门开合的声响,橡皮鞋底低沉的嘶声。电话旁放了一本《格氏解剖学》。杰里翻阅其中的插图。陆克坐在椅子上。一位穿着橡皮短靴与连身服的助手端茶过来。白色茶杯,绿色边缘,香港的缩写加上皇冠。

“能不能麻烦你请警官快一点?”陆克说,“再过一分钟,全香港的人都要赶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