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来自过去的声音(第9/21页)

“我认为警察不应该在我们工作的时候过来打扰我们!”

伯布桥夫人心平气和地说:“是我邀请他们来的,米莉。”

“没有人问过我的意见,我也在这里工作。昨天我已经受够这些警察了。”说完,她转身就走。

伯布桥夫人说:“她下午会过来的。她喜欢做针线活,她上岛没有多长时间,却已经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刺绣女工。她奶奶曾经教过她——我发现年轻人通常就是这样。我一直在劝她去念一门城市行业协会的课程,但这比较困难。当然了,如果她离开科姆岛的话,住在哪里也是个问题。”

达格利什和凯特坐在长桌旁,看着伯布桥夫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卷起一幅显然是圣台罩饰的透明图样,把几卷丝线按照颜色分门别类地收进各自的盒子,接着又将几捆丝绸放进柜子里。

达格利什看着她问道:“罩袍很漂亮。除了刺绣,你是不是也自己设计样式呢?”

“没错儿,那才是最有意思的部分。自战争结束以来,教堂里的绣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们或许还记得过去圣台的罩饰通常是用两绺穗带遮住接缝,主题统一,没有任何原创或者新颖的设计。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场运动应运而生,它提倡更加富有创意以及能够反映20世纪中叶的设计。当时,我刚好在城市行业协会参加考试,所看见的一切都令我兴奋不已。不过,我只是个业余爱好者,而且只会绣丝线。当时已经有人能够绣出既有创意又复杂的图样了。我开始刺绣的契机是因为我丈夫所在教堂的圣台罩饰坏了——接缝的地方脱落,教区长提议我或许能够接下这项工作,缝制一个新的罩饰。我的大部分绣品都是为朋友们做的,当然了,他们花钱买材料,还帮我资助米莉。这件罩袍是送给一位主教的退休礼物。绿色,是主显节和三一节的礼拜式颜色,不过,我猜他可能更喜欢那些春季花朵的绣样。”

凯特说:“这些圣衣完成后一定繁重又昂贵。你怎么把它们送到接收人那里呢?”

“艾德里安·伯伊德会帮忙送过去。这也给了他一个机会离开科姆岛,虽然这样的机会不多,但是我觉得他还是很乐意接受的。我希望一星期之内能让他将这件罩袍送出去。我们信得过他。”

最后这句话的语气十分温柔。达格利什等她继续说下去,她忽然开口道:“这里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或许你们想去客厅坐一坐。”

伯布桥夫人将他们领进一个稍小些的房间,这个房间同前厅一样,也陈设得满满当当,但是气氛倒是相当舒适安宁。达格利什和凯特坐在火炉旁两把维多利亚时代的椅子上,椅子覆了天鹅绒,椅背嵌了纽扣。伯布桥夫人拖过一张凳子,坐在他俩的对面。她询问二人要不要喝杯咖啡,被他们婉言谢绝了。达格利什并不急于展开有关奥利弗死亡事件的话题,他有把握能从伯布桥夫人口中了解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她是个谨言慎行的女人,但是比起新上岛的鲁珀特·梅科洛夫特,她很可能透露出更多关于这座小岛和岛上居民的情况。

她说:“5月末,米莉被杰戈带回了科姆岛。当时,他请了一天假到彭特沃斯探望一位朋友。离开酒吧时,他们看见米莉在海滨马路上乞讨。她看上去饿坏了,杰戈走过去跟她聊了几句。他一向对孩子们很有同情心。后来,他和他的朋友带着米莉去了一家炸鱼薯条店。她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同时也倾诉了自己的遭遇——恐怕都是些老生常谈的故事。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出走了,她和她的母亲以及母亲的几任男朋友都相处得不好。后来,她离开了佩卡姆去找她的奶奶,她们一起住在普利茅斯外的一个村子里。开始时一切都好,但是两年后这位老妇人不幸得了老年痴呆症,被送进了养老院,米莉又无家可归了。我想她找过社会服务机构,说她想回佩卡姆的家,但是没有人理会她。毕竟,她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猜那群人也很忙。住在原来的地方是不可能了。房东一直想让她们搬走,而且她也没有钱付房租。她挨过一段苦日子,直到钱全部用光,就在这时她遇见了杰戈。杰戈从彭特沃斯打电话回来,问梅科洛夫特先生自己能不能暂时先将米莉带回科姆岛。当时,马厩区刚好有一间空房间,而普伦基特夫人也需要一个帮厨。梅科洛夫特先生很难拒绝他的请求。一方面是出于本性的仁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杰戈对科姆岛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再说他也不会对这个女孩有什么特别的兴趣。”

忽然,她话锋一转:“当然,你们来这儿也不是为了聊米莉的,你们是想再问一问我有关奥利弗的事。很抱歉,昨天我有些激动,但是他对米莉的利用太明显了,他就是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