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是谁(第10/16页)

波多野气势汹汹,但弘一君并不立刻回答,而是仰头闭目沉思。

他刚才曾对我说,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可疑人物,但这个人并不是真正的罪犯。这个可疑人物想必就是黄金狂——琴野光雄。确实是一个可疑人物,或许还有另外一个黄金狂,也说不定是赤井先生呢。事件发生以来,他的举动处处显得可疑,甚至还满身金粉地从琴野三右卫门家走出来。他不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黄金狂”吗?

但是,当我离开病房想要去结城家查看花坛的时候,听到弘一君说了一句奇怪的话,“找出女人”。也许这个案件的背后还牵涉到一个女人。提起女人,我的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志摩子。难道她和这个案子有关系吗?噢,盗贼的脚印像是女人走的内八字。而且,枪响后,从书房里跳出一只叫作“久松”的猫。“久松”是志摩子的宠物。那么她,莫非?莫非?此外,还有一个可疑的人,老仆人常爷。他的眼镜盒无疑是掉落在犯罪现场,并且特意把它埋到花坛里。

在我心里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弘一君突然睁开双眼,面朝等待多时的波多野开始缓缓分析起来。

“琴野家的儿子或许可以偷偷跑出家门,不让家里人知道,但是无论再怎么精神错乱,他也不可能不留下脚印。你如何解释消失在古井边的脚印呢?这是左右这个案件的根本问题。撇开这个问题想找出犯人,不是太自私了吗?”

说到这,弘一君稍作停顿,调整呼吸。可能是伤口疼痛的原因,他紧皱眉毛。警部被他的颇具理论性的分析与充满自信的语气暂时镇住,静静地等待他继续往下讲。

“这位松村君,”弘一君继续说,“跟我说了一个很有趣的假设。您也许知道古井的另一侧有狗的足迹,据说一直延伸到对面的石子路上。犯人有可能在手脚上绑住狗的四只脚的模型,然后手脚同时着地爬着逃走的。这个假设虽然很有趣,但非常不符合实际。你说为什么呢?”他看了看我,“如果犯人想到利用狗的足迹,为何要在窗户和古井这段距离内留下真的脚印呢?这样一来,他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妙计不就会失败了吗?即便是疯子也不会想出特意留下另一半狗的足迹。而且,疯子也不可能想出这种很费工夫的办法。很遗憾,这个假设不成立。这样,脚印的疑团还是没有解开。警部,前两天你不是把你画的那张现场草图带给我看了吗?我认为,那幅图中隐藏了解释脚印问题的钥匙。”

波多野先生正巧带着那张草图,于是从口袋里取出来放在枕头旁边。弘一君继续进行他的推理。

“你们请看。刚才我已对松村君说过,来去脚印的间隔过大,很不自然。警部您认为罪犯在快速逃跑时会跑出这种弧形的路线吗?还有一点很不自然,即来去脚印没有一个重合。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这两个不自然说明了一个真相,即犯人是小心翼翼地故意不让脚印重合的。因此,在黑暗中要确保脚印不重合,犯人就必须跑出这种间隔很大的来去路线。”

“有道理。没有重合的脚印,这点的确不自然。也许如您所说是故意这么干的。但是,这到底意味了什么?”

波多野警部愚蠢地问。弘一君放慢语速,故意让他着急:“您不知道,是因为陷入了难以挽救的心理错觉中,认为小步幅的必定是来时的脚印,大步幅的必定是去时的脚印,因此脚印变成起于古井又消失在古井了。”

“噢,你的意思是说脚印实际上并非起于古井又终于古井,相反是起于书房又返回到书房?”

“是的,我从一开始就这么认为的。”

“不,不对,”波多野变得急躁,“你说的大体上有一定道理,但有重大缺陷。如果犯人想得如此周到,为何不跑到对面的石子路上?在中途消失脚印,好不容易想出的妙计岂不变成什么都不是了?如此聪明的罪犯怎么会犯这种愚蠢的错误呢?对此,你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理由太简单了,”弘一君流利地回答,“那天晚上夜色太黑的缘故。”

“黑夜?你怎么说是黑夜?盗贼既然能走到古井,为什么不能再多走一点距离到石子路上呢?毫无道理。”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犯人认为没有必要在古井和石子路间留下脚印。这是一个可笑的心理错误。您可能不知道,事件发生的两三天前,在古井到对面的空地上堆满了旧木材,而且已经堆放了有一个月左右。但罪犯并不知道木材已被运走,他看惯了这些旧木材,以为那晚旧木材还在那里,所以误以为没有必要走过去。也就是说黑夜造成了罪犯的意外失误。不过,罪犯也许是在脚碰上古井边的灰泥并错误判断成木材后,才决定不走到古井对面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