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瓜王国(第15/31页)

“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呢?”

“她有了别的相好的。她和父亲的关系似乎一直就很差。”

“这么说,你是被父亲带大的?”

“是保姆。父亲是企业家,有的是钱。到了中学,他就让我住校了,后来一直到研究生院,我都是住宿舍的。”

“这样啊……”

“不过父亲在钱的问题上从来都不吝啬,每个月也总能见上一次。美国大学的学费很贵的。”

“巴尼,这么说你从来都没跟母亲撒过娇吧。”

“没有过。”

“女朋友呢?”

“没有。从来没谈过。”

“你没感到过寂寞吗?”

听到这儿,巴纳德想了一会儿。

“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不过我的答案就是,我不十分清楚自己是不是寂寞。”

“真的?”

“也可以说,我不是很了解人世间的事情。我不了解是什么造成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因为身边一直就没有一个亲近的人可以教给我,或者做给我看。”

“嗯,也是啊。”

“所以我不了解这些。我也不了解自己的感受。寂寞还是不寂寞,这些感受是要与他人作比较之后才能产生的。我一直一个人过,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因为没有朋友,也无法和他们的家庭进行比较……”

“你没有交过朋友吗?”

“嗯。我的宿舍里都是有狗的,这狗和图书馆的书本就是我的朋友。”

说完,他咧嘴一笑。

“哦,巴尼,你该是多么的孤独啊……”

葆拉突然冒出一句,一把抱住了巴纳德的身体。接着,她将泪水涟涟的脸颊紧紧地贴在巴纳德的脸上。

巴纳德吓了一跳,可还是无声地接受了。他不知道在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应对才是。况且,葆拉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熟悉的人,他不想破坏她的心情。对于她想做的事情,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拒绝。

过了一会儿,葆拉不慌不忙地用双手捧住巴纳德的面颊,转向自己,然后将自己的嘴唇压在了巴纳德的嘴唇上。

两个人就这样久久地相拥、接吻。巴纳德也闭起眼睛,搂住葆拉的背部。他俩在相拥中聆听着远方传来的庆典活动中的打击乐,周而复始贯穿于其中的舌簧乐器的单调旋律,还有叠加在这些声音之上同样单调的浪涛声。

这些乐曲声在巴纳德听来就像是谜一样。所有的音符都只是单纯的重复。不过,它们显然都是对于人类世界的某种形式的表现,因此听众中没有任何人会感觉到不适。

过了好久,巴纳德感觉葆拉的嘴唇离开了,于是睁开了眼睛。直到这时他才注意到,远方伯克利码头的灯火上空,正孤零零的悬挂着一轮满月。

“跟我说说,巴尼,刚才是你的初吻吗?”

葆拉问他。巴纳德点头承认了。

“哦?真的?听你这么说我好开心的。”

葆拉说。

巴纳德本想问“那你呢”,可话没到嘴边,葆拉就站起了身,对他说:

“我看时候还早,咱们看电影去吧!”

5

电影院在放映一部很老的无声片。由于没有对白,画面会时时转暗,以便插入台词和有关情节的文字说明。这些文字里混杂了很多巴纳德看不懂的、仅在这座城市通行的独特的象形符号。

上映默片固然令人诧异,而这么个弹丸小岛上居然盖起了电影院,这件事本身也足够令人称奇了。电影院建造得相当漂亮,它与摆放在恶魔岛监狱长室里的出自艾伦·雷普利之手的立体模型几乎一模一样。虽说影院盖在了地面上,可入口处的张贴巨幅剧照的陈列窗,竖在屋顶上的在映影片的海报以及主演女星的肖像画,它们的四周也都装点了一圈排得密密的黄色电灯泡,犹如会发光的画框。

电影院对面是服饰店、餐馆和酒吧,不仅门前的路上人流如织,店内也是熙熙攘攘。电影院附近一带像是一出描绘纽约市民日常生活的舞台剧的全套布景,它网罗、浓缩了城市的要素,而以另一种角度看,也可说是压缩了的城市模型。在这样一个夜晚,家家店铺无不张灯结彩,那种在纽约绝对无处可觅的用纸和竹子做成的奇特灯具挂满了一屋子。打击乐器和短笛合奏出的质朴的音乐仍是不绝于耳。

放映的片子是大导演赛西尔·B.德米尔[6]所执导的《蒙骗》,情节紧张,扣人心弦。纽约企业家的美貌妻子由于挥霍无度,不得已之下,向一个放高利贷的缅甸人借了一万块美金,并被迫与之签下一纸文书,约定一旦无法偿付,她便甘心情愿地成为那个人的情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