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利亚诺公爵夫人(第9/10页)

  • ◎黎希留公爵(1696-1788),法兰西红衣主教,路易十三的首相的侄孙,是路易十四摄政时期与路易十五的风头人物。​

  • ◎法兰西古里,约合四公里。​

  • ◎一七〇〇年,西班牙王国绝嗣,由法兰西的昂如公爵继位,即菲力普五世。他一辈子就是想回法兰西做国王,始终未能如愿以偿。他有严重的忧郁症,不大过问朝政,王后把欧洲最著名的女音歌手(割去阳具的男子)法利奈里(1705-1782)请到马德里来给他唱歌。法利奈里每夜唱六个歌给他听,永远不变,十年如一日。菲力普五世的儿子卡尔洛斯(1712-1759),即费尔第南德六世,也是一个忧郁病人,法利奈里给菲力普五世唱了十二年歌,又为他儿子唱了十三年歌,一共唱了二十五年,并非单为他一个人唱了“整整二十四年”。“法尔奈斯家里一个小姐”是伊丽莎白·法尔奈斯(1692-1766),一七一四年嫁给菲力普五世做续弦。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即卡尔洛斯,在做西班牙国王之前,得母亲助力,先做那不勒斯国王。​

  • ◎卡纳莱托(1697-1768),威尼斯风景画家,以建筑物出名。萨尔瓦托·罗扎(1615-1673),那不勒斯风景画家,以战场出名。​

  • ◎安娜·拉德克里夫(1764-1823),英吉利女小说家,一七九七年印行《黑衣悔罪者的忏悔间》,通行的书名是意大利人,写的是宗教裁判所的恐怖和罪恶,故事地点在那不勒斯,时间在一七六四年。作者从来没有到过意大利。​

  • ◎司汤达生在法兰西东南部,邻近意大利,而且并不年轻。​

  • ◎保罗四世(1476-1559),在他没有做教皇以前,他是主张严厉推行天主教内部改革的首要人物之一。一五〇五年被任命为基耶提主教;一五一八年被任命为布朗狄西大主教;一五三六年被任命为红衣主教兼那不勒斯大主教;当选为教皇后,他恢复宗教裁判所,发表禁书名单,但是,他更大的仇恨却在西班牙国王方面。为了消灭西班牙统治者在意大利的势力,他放弃中间路线,和西班牙世仇法兰西缔结友好条约,不惜放弃宗教立场,联络耶稣教,甚至伊斯兰教!最后,西班牙兵临城下,孤立无援,他被迫改换政策,倒向西班牙怀抱。军事上、政治上失败之后,他全力转向天主教内部的改革。即位初期,他逮捕和西班牙接近的廷臣和红衣主教;逃亡的,他就没收财产。做红衣主教的时候,他反对教皇重用亲人,等他做教皇以后,他的三个侄子全成了当朝重要人物,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仇视西班牙,特别是他的第二个侄子,和西班牙有私仇。但是,军事上、政治上失败以后,共同仇敌不复存在了,教皇对侄子们的态度立刻就冷淡了。考劳纳一姓接近西班牙,所以他夺去考劳纳的封邑帕利亚诺和蒙泰贝洛,分别送给他的两个侄子。​

  • ◎马尔特骑士是武装的天主教徒,最早在耶路撒冷和伊斯兰教徒进行斗争,一五三〇年退到地中海的马尔特岛,得到查理五世的支援,勉强站住了脚。卡尔洛斯在马尔特享有相当地位,被任命为某修道院院长,由于查理五世从中作梗,他始终未能接事。​

  • ◎宗教会议是天主教徒为本身改革问题预备举行的会议,但是发展下来成了西班牙和教皇之间的斗争工具。皇帝派查理五世统治之下的主教,企图利用会议限制教皇的权益。所以尽管各方面要求教皇召开宗教会议,从一五五二年起,教皇(保罗三世)表面不敢拒绝,暗地却尽量寻找借口拖延。保罗四世认为他已经在积极整顿天主教,所以没有必要召开,也没有时间召开会议。这种拖延情形直到庇护四世才停止,他决定在一五六二年召开会议。​

  • ◎教皇不照顾家族,当时认为是不智之举。一四八九年左右,洛伦佐·德·美第奇写信给他的亲家,教皇伊诺桑八世,就这样指摘他。重用亲人风气一开,这些皇亲国戚希望自己能真正做到封建诸侯,新型封建阶级就在教会形成了。但是保罗四世的侄子们给了后来者一个教训,皇亲国戚改变了活动方式。​

  • ◎“贞洁的吕克赖丝的祖国”,指罗马。公元前五一〇年,罗马一个美妇人吕克赖丝被暴君的儿子强奸,便自杀了。罗马人民激于公愤,推翻专制统治,建立了共和国。​

  • ◎意大利文,意为“窠的座次”:近乎贵族世家谱系一类事物。​

  • ◎《佩科罗纳》是一部故事集,作者是桑·吉奥瓦尼,佛罗伦萨人,写于一三七八年左右,是模仿《十日谈》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