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9/18页)
如何是好呢?马缔迅速开动脑筋。经过数次会议,已经有了进展,编辑方针也基本敲定。如果在这个时候计划受挫,实在无脸面对荒木和松本老师。
“西冈,拜托你打听下消息,到底叫停一事发展到什么阶段,是否还有交涉的余地。然后,我这边就把生米煮成熟饭好了。”
“你的意思是?”
“我跟各个领域的专家通好声气,请他们执笔辞典的文稿。”
“原来如此!”
明白了马缔的意思,西冈露出贪官恶吏般的坏笑。
委托外部专家撰稿,需要有几个阶段的事前准备。
首先,从词例收集卡中选定将要收录的词条,敲定编辑方针,并编写《撰稿要领》。
为编一本辞典,委托超过五十位专家撰稿的情况司空见惯。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喜好来写,无法统一文体,花再多时间也不能汇总成一册。这时,就轮到《撰稿要领》登场了。所谓《撰稿要领》,就是用来规定一个词条应该“以多少字数,何种文体,将怎样的信息”包含进去,并举出具体范例的说明书,通常由辞典编辑部制作。
接下来,由编辑遵循《撰稿要领》制作“文稿范例”。这必须与担任主编的松本老师一边商谈一边编写。实际写出范例,并对照《撰稿要领》的指示,检查是否有欠妥或遗漏之处。
当然,范例只囊括了计划收录词条中极小的一部分,而且大多是不甚重要的基本词条。但为了让范本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包含多种类型,于是需要从不同词性的词汇中选出地名、人名、含有数字或附带插图的条目。通过整个编辑部共同撰写、讨论文稿范例,逐步打磨辞典的指向性与品质,做到精益求精。
文稿范例写好之后,便能大体上决定字体大小、排版方式及页面设计,还能大致计算出总页数、可收录词条数目以及定价。
一般只有进行到这个阶段才能对外委托撰稿,委托时需附上编辑部制作的《撰稿要领》和文稿范例。目前,《大渡海》的编纂工作才进行到着手制定《撰稿要领》这一步,按理说,现在对外委托专家撰稿还为时过早。
然而,马缔毅然决然地判断现阶段主动出击方为上策。
编纂辞典的世界出人意料地狭小,设有辞典编辑部的出版社也就那么几家。为了尚且薄弱的时尚领域,玄武书房辞典编辑部率先联系了专家,因此,“玄武书房好像在着手编新辞典”这一传言在其他出版社的辞典编辑之间流传开来。
既然如此,索性顺水推舟,让事情传开好了。马缔接连向各领域专家发出撰稿的委托,让出版社内外都清楚看到,玄武书房辞典编辑部可是动了真格。
虽然编辞典的确需要庞大的经费,但辞典是出版社的荣耀,也是财产。甚至有如此说法——只要编出值得信赖、深受大众喜爱的辞典,便能保持出版社的根基二十年不动摇。如果出版社不顾辞典编辑部的努力就下令中止,那么必定会招致负面传闻——“玄武书房的经营已经惨淡到如此地步了吗?”“不,一定是光顾着眼前利益。”诸如此类。出版社自然会尽力避免陷入这样的事态。
“你还挺会耍手腕儿嘛。”
西冈打算立刻去主楼打探消息。正要迈出编辑部,他突然在门口回头补了一句:“你就趁着这股劲儿,下先手为强吧,不用顾虑我哦。”
“什么?”
“当然是说香具矢啦。若是不耍点卑鄙手段,就凭你是敌不过我的。哈哈哈!”
或许西冈说得没错,不过他的自信究竟源于何处依然不得而知。
“这世上还真有如此乐观的人啊。”
满心佩服地目送西冈出门,马缔拿起听筒,准备向荒木和松本老师汇报这个十万火急的消息。
中止辞典的命令尚未下达。马缔等人决定用尽一切办法牵制出版社。
西冈和佐佐木为了确定执笔者并私下委托撰稿,四处打电话询问或是登门拜访。荒木一面照顾住院的夫人,一面忙着与出版社上层周旋。
马缔和松本老师则连日为精心打造《撰稿要领》而奋斗着。
定义并说明一个词汇,必将用到其他的词汇。每当思考起词汇,马缔的脑中便会浮现用木头搭建的东京塔——词与词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保持着绝妙的平衡,形成一座摇摇欲坠的塔。无论怎样对比现有的辞典,无论查阅多少资料,自认为抓住了词汇的瞬间,它却从马缔的指缝中溜走,瓦解成碎片,烟消云散。
马缔周末也窝在早云庄,思考着词汇的问题。他待在一楼最靠里用作书库的房间,把书满地摊开,绞尽脑汁地思索。
“怎样才能更清楚地区分‘上’和‘登’这两个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