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第11/128页)

刚一开始,弗雷迪跟蒂塔说了些什么,她听了之后目瞪口呆——他们拥有一个活体图书馆。好几位老师熟知一些文学作品,并把这些作品变成了自己的藏书,于是他们就会轮流去不同的班级给孩子们讲这些他们已经可以背诵出来的故事。

“玛格达非常擅长讲述《骑鹅旅行记》,她让孩子们想象自己骑着鹅在瑞典的上空飞翔,孩子们都乐在其中。萨瑟赫克对印度人的历史和西方冒险故事讲解得很好。德索科法克可以很详细地讲述长老的故事,简直就是一本会说话的《圣经》。”

不过弗雷迪不会满足于这些。他告诉蒂塔书已经被秘密地带到了这里。一位名叫米埃泰克的波兰木匠带来了三本书,一位斯洛伐克电工带来了两本书。他们两位要负责营地所有的维修工作,因此是囚犯里拥有更多自由的人。他们成功地从巨型仓库带来了几本书,这个仓库是用来堆放将要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也被称作“加拿大”)抓捕囚犯所需的东西的。出于对他们的感谢,弗雷迪会给他们一些他手头上有的包裹。

蒂塔负责把书借给某位老师,下课之后再收回来,然后天黑前再把书藏好。

房间很拥挤但很整齐。如果很凌乱的话,那也是弗雷迪本人精心设计的,为的就是掩盖那些不该出现在视线里的东西。弗雷迪走到一个堆放杂物的角落翻找着,抽掉一块木板,露出了几本书。这时蒂塔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鼓起掌来,她觉得这就是个魔术节目。

“这就是你的图书馆,不大的图书馆。”弗雷迪瞄了蒂塔一眼,想看看她有什么反应。

这的确不是一个很大的图书馆。事实上,只有八本书,而且有几本还很破。但这些的确都是书。在这个如此黑暗的地方,人性如同他自己的身影一样黑暗,书的出现减少了阴郁的时光而增加了美好的时光。在这个灭绝的时代,语言的力量要远比机枪的力量大得多。就像是托着新生婴儿似的,蒂塔仔细地把书一本一本地放在自己的手上。

第一本书是一本未装定的、缺了几页的地图册,上面印有欧洲一些已经不复存在的国家和帝国的政治版图。这些马赛克式的政治版图颜色非常丰富:朱红色、亮绿色、橙色、海蓝色。所有的这些颜色和围绕着蒂塔的灰色色调——深咖啡色基调的泥土、破损的黄褐色的营地、灰蒙蒙阴沉沉的天,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蒂塔开始翻阅地图册,仿佛她这会儿在环游世界:穿越海洋、绕过极富异国情调名字的大陆端——好望角、合恩角和塔里法角,飞过高山,跨越几乎连在一起的海峡——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或巴拿马海峡,用手指游经多瑙河、伏尔加河和尼罗河。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和森林,地球上所有的山脉、河流,所有的国家和城市都集中在了这本很小的书里面,简直就是个奇迹。

弗雷迪·赫希默默地看着她,对她那看地图册时全神贯注的目光和大张嘴巴的表情感到高兴。如果他对自己赋予那个捷克小女孩的责任心还有所疑虑的话,在这一刻已经全都被打消了。他知道蒂塔会非常仔细地看护图书馆,而且会成为书和人之间的纽带,而这一点正是他所没有的,因为他太活跃便放弃了在纸张印刷流水线上的工作。弗雷迪更喜欢活动、运动、音乐、演讲……但是他发现蒂塔的情感可以让一些人进入书中的世界。

保存最好的一本书是《初等几何》,打开之后就是另一番世界:等腰三角形、八边形、圆柱体、排列整齐的一串数字、像云一样的排列组合和很神秘的平行四边形。

第三本书,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世界简史》,顿时让她瞪大了眼睛。书里面住着原始人、埃及人、罗马人、玛雅人……文明时期形成的帝国,之后毁灭又被新出现的帝国所代替。

第四本书书名是《俄语语法》。蒂塔对俄语一窍不通,但是她喜欢那些神秘的字母,感觉那些字母随时准备要讲述一些传奇故事。现在德国在战争中也在攻击苏联,因此苏联人是她的朋友。蒂塔曾经听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有很多苏联战俘,而且纳粹对待他们极其残忍。她听到的都是真的。

另外一本是损毁很严重的一本法语小说,缺了好多页,而且还有霉点。蒂塔不懂法语,但她想她会找到破译这本书的内容的方法。还有一本名为《精神分析疗法新思路》的书,这是一位姓弗洛伊德的老师的书。此外还有一本没有封面的俄语小说。最后是一本非常破烂的捷克语小说,零散的书页由书脊处的几根线缝在一起。在她准备把这本小说拿在手里时,弗雷迪·赫希把它拿了起来。她用图书管理员那不开心的表情看着他,就像那些严肃的图书管理员一样,她曾经也喜欢戴着玳瑁眼镜俯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