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第19/19页)
“还有五六车。”
“那么就……”叶甫根尼开口说道,但没有把这句话说完。她走到了滚筒跟前,一边从滚筒下面扒出麦穗,一边向他投过一道笑盈盈的目光,使他觉得像被火烧了似的。
这道目光讲说着他们俩欢快的、无忧无虑的爱,表明她知道他想念她,知道他到过她家的草棚,它还表明,她像往日一样,随时准备和他在一起生活,一起欢乐,不考虑任何条件和任何后果。叶甫根尼觉得自己又落入了她的掌握之中,但他不甘屈服。
他记起了他的祷告,想重念一遍那些祷词。他开始在心里默念,但马上又觉得这毫无用处。
现在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怎样才能不让别人注意到,跟她约定见面的时间?
“如果今天打完了这一垛,您看是再打另外一垛呢,还是到明天再说?”管家问他。
“好吧,好吧。”叶甫根尼回答道,他不由自主地跟着她走到一堆麦子跟前,她正和另一个娘儿们把麦子往麦堆上扒。
“难道我真的不能控制自己了吗?”他对自己说,“难道我真的毁了吗?主啊!根本就没有上帝,只有魔鬼,这魔鬼就是她。这魔鬼控制了我,可是我不愿意,我不愿意。魔鬼,是的,她是魔鬼。”
他走近她,从口袋里掏出手枪,对准她的背部,一连开了三枪。她朝前跑了几步,就扑倒在麦堆上。
“老天爷啊!乡亲们哪!这是怎么回事呀?”农妇们叫嚷起来。
“不,我不是无意的,我是存心打死她的。”叶甫根尼大声地说道,“你们去请警察局长来吧。”
他回到家里,什么话也没跟妻子说,就走进了自己的书房,把门反锁起来。
“别到我这里来。”他隔着门对妻子嚷道,“一切你都会知道的。”
过了一小时,他按了一下铃,问进来的仆人:
“去打听一下,斯捷潘妮达是不是还活着。”
仆人已经知道了一切,他说,大约在一小时以前她就死了。
“那太好了,现在你走吧,等警察局长或者预审官来了,你来告诉我一声。”
第二天上午,警察局长和预审官来了,于是叶甫根尼便跟妻子和孩子告了别,被带进了监狱。
法庭对叶甫根尼进行了审判,这是陪审制度实行的初期。法庭认为他是一时精神失常,只判他到教堂去做忏悔就算了事。
他在监狱里坐了九个月,在修道院里忏悔了一个月。
还在监狱里他就开始喝酒,在修道院里仍旧不断地喝,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衰弱不堪、失去自制力的酒鬼了。
瓦尔瓦拉·阿列克谢耶夫娜硬说,她早就预料到会出这样的事,这在他与她争辩的时候就看得出来。丽莎和玛丽亚·帕夫洛夫娜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怎么会发生这种事,也不相信医生们所说的他的神经有毛病,心理变态。她们决不能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她们知道,他的神经比她们所认识的数以百计的人都健全。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说叶甫根尼·伊尔捷涅夫在杀人时神经有毛病,那么,所有的人也都同样有精神病。至于真正有精神病的人,毫无疑问,正是那些只看到别人身上有疯狂的症状,却看不出自己身上也有这种症状的人。
1889年
[1].东正教的习俗,大斋期是复活节前的第七个星期。
[2].下文里托翁又把别奇尼科夫这个姓都写成了普切里尼科夫。
[3].法语:讲究礼节。
[4].都是叶甫根尼的小名。
[5].都是叶甫根尼的小名。
[6].马的名字。
[7].斯捷帕什卡是斯捷潘妮达的昵称。
[8].托翁在前面说她穿着黄色敞襟坎肩,此处又说她穿着粉红色敞襟坎肩,恐怕是笔误了。
[9].阿努什卡是丽莎的贴身女仆的名字。
[10].法语:你作何打算呢?
[11].这篇小说的另一种结局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