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都是美国人(第8/11页)
“我——”诺姆开口说道,可是啦啦队根本停不下来,诺姆只好停下。他低头看看自己的手,为啦啦队的热情咯咯发笑,记者们也跟着笑了起来。
“我,”等到最后一声尖叫过后,啦啦队终于控制住自己,诺姆重新开始,“我,”又停顿了一下,不过这一次是为了效果,“和牛仔队上上下下。”牛仔,比利无声地对自己说,一边模仿诺姆的口型,一边挠了挠耳朵里发痒的地方。“今天很高兴,很荣幸,非常光荣地邀请到B小队的杰出青年,坐在我左手边的这群如假包换的美国英雄。假如你问现在哪些人最清楚怎样整装待发,那肯定非他们莫属。他们是美国最优秀的青年,而美国最优秀的无疑就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他们在伊拉克战场上的表现就是证明。”
啦啦队发出一阵欢呼,先是兴奋的尖叫,随即变成整齐划一的“美利坚!”口号。比利好奇是有人指示她们该在这个时候打断发言,还是她们自己知道应该什么时候打断。啦啦队本就是陪衬,但又是一群天生好表现的人。比利察觉到,这些不断鼓舞团队精神的男孩儿女孩儿的内心深处都有这样的矛盾:他们总是尽心尽力为别人加油,但自己才是真正竭尽全力的人。没有人为啦啦队加油!这多叫人伤心啊,别人听来用热情喊出的震耳欲聋的尖叫却刺痛着他们的心。诺姆笑笑,摇摇头,好像在说:这些姑娘们。牛仔队的高层们也在一旁暗自发笑。
“我相信,”诺姆接着说,“大家现在肯定已经非常熟悉B班的事迹了,当补给车队遭到埋伏时,他们第一个赶去救援,在没有后备增援和空中支援的情况下,直接投入战斗。敌人不仅在人数上占优势,而且为了这次伏击做了数天的准备。他们没去想种种不利条件,甚至没有怀疑这是个陷阱,他们毫不犹豫地去了——”
几个啦啦队队员发出欢呼,可是诺姆举起了手。这会儿他不想被打断。
“多亏了福克斯新闻的随军报道组随后赶到,让我们能亲眼见证这群优秀青年当天的英勇事迹。我得说,我从来,”诺姆的声音沙哑了,又向话筒凑近了一些, “在我看到,那个,影片之前,从没觉得自己,为身为美国人,而如此自豪。如果你还没看过,我劝你抓紧时间……”
比利一直在走神,现在多少平静下来了,第一次定睛打量啦啦队。他没想到啦啦队人数如此众多,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美丽女性胴体展示,各种肤色,各种雕塑般的小腹、柔软的大腿、曼妙的腰肢、凹凸有致的屁股和胸部。哦,天啊,一对对巨大的双峰在牛仔队著名的打结短上衣里波涛汹涌,没错,随时会像雪崩爆发一样,将B班淹没,幸亏还有一点儿布包着,让他们没有彻底沦陷。
“我个人认为,”诺姆说,“反恐战争其实就是我们在有生之年能够见到的正邪之争。甚至有人说这是上帝对美国意志的考验。我们配不配拥有现在的自由?我们有没有决心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比利觉得有些啦啦队队员像脱衣舞娘,她们有夜店舞娘那种老道迷离的神色,不过大多数啦啦队队员应该都是大学生,青春的脸庞,玲珑的鼻子,平滑的脖颈,浑身洋溢着一股健康、清纯、洁净的性感。比利对自己说:别盯着她们看,别像个变态。艾伯特和麦克少校一起坐在后排,比利想象着他们两人现在在聊些什么。这挺有趣的。艾伯特不时从手机上抬起头来看看B班,眼神尖锐但又透着关切,很像有钱人看着自己获奖的纯种马绕着跑道小跑。
“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一个错误,我想提醒这些人,我们推翻了一个历史上最残忍最好战的暴君的统治。此人无情地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同胞。为自己建造宫殿纵情享乐,却放任学校倒塌和国家的医保制度崩溃。他养着全世界最昂贵的军队,却任凭国家基础设施坍塌。把国家资源送给自己的朋党和政治盟友,拿国家的财富中饱私囊。试问那些反对这场战争的人,要是萨达姆·侯赛因依旧当权,今天这个世界会更美好吗?推翻暴政,推动自由和民主,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不是美国一直以来的追求吗?这一直是美国的任务,也是美国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原因。”
比利心想不知道诺姆会不会去竞选公职。他跟B班这两个星期遇到的政客一样,都是出色的演说家。他风度翩翩,口若悬河,还掌握了时下政治演说的流行语气,像是受了伤又带着点暴躁。就算这只是作秀——诺姆知道自己是个演员,不时偷瞄一下心里那面镜子——也不比其他公众人物差。比利注意到听众似乎也不介意。大家对这种作秀无动于衷,想必是因为美国人终日生活在一刻不停的推销轰炸里,对于坑蒙拐骗和睁眼说瞎话,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广告的容忍度变得非常高。在去作战区之前,比利从未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如此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