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妙手回春(第4/7页)
陆瘦竹对众徒弟说:“百善孝为先,你们得多跟小朴学啊!”
这天,一个男患者来瞧病,躺在陆瘦竹诊室,患者家属坐在旁边。陆瘦竹说:“先生,我这里缺了一味药,马上就能买来,请您稍等。”患者家属不想等:“陆大夫,你把药方开了,我自己抓药就行了。”陆瘦竹摇头:“这是秘方,方不出门,汤不出门,药渣也不出门,望您体谅。”
陆瘦竹让小铃医去取药,小铃医跑步到药房取药后又跑步往回送药。回来路上,他忽然想起早上走得匆忙,给老母亲倒了一碗白开水放在桌上,而没放在枕边。老母亲腿有病,不能下床,他怕老母亲伸手够不到,一天喝不到水,更怕她伸手够水跌下床。他越想越担心,就跑回家了。这就耽误了送药的时间。
却说这边患者家属等得不耐烦,发了脾气:“我说陆大夫,要是因为药耽搁了时辰,害得我父亲有个三长两短,我可要砸了你的铺子!”
小铃医满头大汗跑进来。陆瘦竹接过药包,不问青红皂白,抬手抽了小铃医一个嘴巴:“命比天大,你不知道吗?滚!”小铃医欲解释:“师父,您听我说,我……”陆瘦竹一挥手说:“不必说了,你另寻高就吧。”
小铃医手里拎着酒坛,孤零零地坐在黄浦江边。他望着静静流淌的江水,借酒浇愁。傍晚,小铃医回到小黑屋内。
老母亲坐在床上问:“儿子,累坏了吧?”小铃医说:“娘,走,我带您下馆子去。”老母亲说:“下馆子干什么,多贵啊。你这是喝了多少啊?去学徒,怎么能喝酒呢?”
小铃医坐在床边不语。老母亲追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小铃医不敢隐瞒,只好如实相告。老母亲宽慰道:“没事,孩子,咱还能再找师父。睡吧。”
小铃医躺在床上睡着了,忽然,他被雨声惊醒,睁眼一看,老母亲不在身边。他急忙跑出去找。雨滴飘落着,四周一片黢黑。小铃医四处张望,高声叫喊,跑着寻找着。不远处,一个黑影蜷缩在泥地上。小铃医跑到近前,原来是老母亲!
小铃医搂住老母亲喊:“娘,您这是干什么呀!”老母亲浑身颤抖着:“孩子,你让娘走!娘不能连累你。”“您往哪儿走?”“孩子,娘对不住你,娘要找你爹去。”
小铃医说:“娘,您……您在说什么啊!”老母亲说:“没有娘,你就不会挨你师父那一巴掌!就不会被人家赶出来!没有娘,你就能静下心来,专心学医!都是娘拖累了你!孩子,娘的腿好不了了,下不了地,什么都干不了,就是挨到死,也是一个白吃饱。有娘在,咱娘儿俩都活不好;没娘在,你就能活好,就能出息着!”
小铃医搂住老母亲,泪水和雨水一并流淌下来:“娘,您别说了,您的话都不对,一个字都不对,儿子不赞成!您是我娘,生我养我,别说您腿不好下不了地,就是您一动不能动,我也该养您。我爹说过,一个对父母都不孝的人怎么能爱别人,怎么能成一个好中医!娘,您放心,儿子会再求名医,苦学本事,将来一定开堂坐诊,一定能从黄浦江里钻出头来,好好喘上一口大气,冒个大泡!”
老母亲流泪了。小铃医抹掉老母亲的泪水,背起老母亲,雨水朦胧了二人的身影……
高小朴没办法,又干起了铃医的营生。他推着小推车,老母亲坐在推车上,摇着小铜铃。
有个行人站住问:“小伙子,你妈得的是什么病啊?”小铃医答:“我娘腿不好。”
那人好心地说:“堂医馆的赵闵堂赵大夫擅长骨科,去找他看看吧。”老母亲告诉儿子:“赵闵堂,这名儿熟啊,你爹唠叨过,听你爹说有他一号。他是河北的大夫啊。”
既然如此,小铃医就推着老母亲来到赵闵堂诊所外,背起老母亲走进诊所。徒弟小龙问:“您好,什么病?”小铃医说:“三个手指头就能切明白的事,还用问吗?”小龙一笑:“先生,我不是大夫,赵大夫是我师父。”小铃医也笑:“那你不早说,小猫包虎皮,愣装山大王!”
赵闵堂来了,他给老太太切脉看舌后说:“脉沉涩,舌淡苔白。一定是股骨头坏死,这病最容易被当成关节病治!与股骨头坏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肝、脾、肾三脏。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满,骨髓满则筋骨坚。反之则髓枯骨萎。肝主筋又主藏血,与肾同在下焦,乙癸同源,两藏荣衰与共,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正常,则水谷腐熟,化气生血,以行营卫,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血生化无源,则筋骨肌肉皆无后天之充养。这都是造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明天来取药吧。你带个碗,自己来就行,不用背老人家过来,怪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