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7/12页)

罗想农感觉到了乔六月和罗家园的不一样。不仅仅是在语言的使用,还有一些别的,能够把两种男人区分得清清楚楚的东西。

乔六月一口一口地抽着烟,烟头微微地晃动,可见得他的手是在颤抖。

大人也会害怕吗?罗想农紧盯住那个晃动的烟头,心里作着判断。

“我太紧张了。”乔六月发现了罗想农的盯视,对他解释。“你怎么样?”他勉强对罗想农笑了笑。

罗想农点头,然后又摇头。他也不清楚他怎么样。但是有一点,坐在灶膛前,他的裤裆很快就已经烤干,这件丢面子的事他可以永远不说出来。

乔六月抽完最后一口烟,把短得不能再短的烟蒂丢进灶膛。

“你妈妈很了不起。我们曾经距离很近。她对你说过吗?”他转头,盯住罗想农的眼睛。

不等罗想农答话,他又伸出手,捧起孩子的脑袋,就着灶火细细地看。“那个孩子原来就是你。那年她休学回青阳,就是为了把你生出来。多奇怪呀。”

他嘴巴里的烟味喷在罗想农脸上,很香,令人提神。

罗想农此刻奇怪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妈妈为了生下他,既然连书都不读了,为什么一直又不喜欢他呢?

乔六月叹口气,手从孩子脸上移下来,落到肩膀上,把孩子瘦棱棱的肩膀捏了捏,要验证他面前这个小身体的结实程度一样。“男人和女人,一生要度多少难关啊。”他自言自语,像是感慨,又像是无奈。

然后,乔六月起身,离开灶膛间,回到又一轮阵痛中的妻子床边。好像他特意抽出几分钟跟罗想农相处,就是为了对这个七岁的孩子表示一下感谢。

婴儿裹在旧毛毯中,对着杨云的手大声啼哭。她的哭声娇嗲,一顿一顿地,显得十分委屈,不情愿。她的脸那么小,眼睛紧闭着,看起来就像两道切开而后肿起来的伤口,从鼻梁延伸到耳朵上方,眉毛光秃秃的,额头上堆着几条深深的皱纹,胎毛是湿滤滤的一簇,像个黑色的宝塔尖儿,很可笑地顶在脑门上。

已经是深夜了,屋中央吊着一只十五瓦的小灯泡,没有加罩,灯光浑黄地向四面八方扩散着。门窗紧闭,屋里混杂了血水味,碘酒味,柴火味,产妇身上的汗腥味,甚至,罗想农还闻得到自己身上微微的尿臊味。杂芜污浊的气味就像闷在一口大锅里,又被加把柴火煮开了似的,腾腾地四散,在里外两间屋子里氤氲膨胀。

而在屋外,寒风凛冽,风把屋檐下的一串晒干的葫芦吹得哐哐直响,窗户上结着厚厚的冰霜,如果把手凑近窗缝,会感觉挤进来的寒气像刀子一样割人,刹那间指头都冻得发麻。

杨云不让乔六月开窗透气,她说产妇和婴儿都受不得冷风。她还把自己脖子上那条围巾扎到了陈清漪的脑门上,使得床上的女人看上去像个被人打中了脑袋的伤兵。

乔六月直到此时还没有确信自己真的做了父亲,他盯住杨云手里的那个包裹,晕晕乎乎地问:“她是个女孩儿?是我的女儿?”

杨云说:“很漂亮的女儿啊!你看她眼裂这么长,长开后一定是个大眼睛姑娘。”

罗想农倚在门框上,昏昏沉沉只想睡觉。他一点也不在乎刚生下的婴儿是男是女,长得又是什么模样。他已经累坏了,也被人类生产的艰巨过程吓坏了。他感觉到头疼,恶心,只是什么都吐不出来,因为他还没有吃晚饭。杨云早已经忘记了他。所有的大人们都忘记了吃饭这回事。

罗卫星在屋角的小床上打着小呼噜。这个两岁的孩子,衣服没有脱,手脚没有洗,嘴角上沾着豆饼屑,手里还捏着一块蚕豆大的豆饼渣,就那么趴在被子上,睡得打雷都不醒。

很多年后,乔麦子走进罗家,成了杨云宠爱的小女儿。罗卫星信誓旦旦告诉这个小妹妹:“你出生的时候我就在旁边。”

罗想农心里好笑,忍住了没有戳穿罗卫星的大话。这家伙说得也没错,乔麦子出生时他的确在旁边,可是他睡着了,睡得像只猪,一点都不清楚身边发生的事。

乔六月把小心地把婴儿接过去,用两只胳膊僵硬地托着,仔细看孩子的脸。他有点心酸地说:“我只有一个心愿,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不要有人盯着她喊小右派。”

这句话一说出来之后,杨云和床上的陈清漪都沉默了。直到这个时候,三个成年人才回到现实,想起各自的处境。

屋里的空气一时间凝固起来,人们的脸色因为黯淡而显得格外灰黄。

乔六月怀抱着婴儿,望着杨云的脸:“天亮了我们就走。”

杨云不说话,开始不停歇地忙碌,把床上浸饱血污的被单换下来,泡进冷水盆,把用过的手术器械一一擦拭,收好,污水倒进院子,地上的脏物扫进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