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一步大棋(第4/5页)

还有这么个发力迅猛的外甥在。

年轻就是资本啊。

“领导,现在给你们看的,只是早上资料的其中一个小部分,在那份资料里没有太多展开,这个,我把它细化了,内容,就在题目上,消防指挥系统的建设。”

方淮也没看资料,直接讲解起来。

“消防指挥中心,是新一代消防的神经中枢,也让消防彻底告别了以往的出警模式。

由中队通讯员直接接警出动,然后上报大队支队,转变为支队系统接警,系统派警。

这是一步好棋,让上下指挥员同时通过这个系统,知晓每个中队在干什么,有没有出警,避免了有警仍派警,增援不清晰的混乱境况。

并且,我查了一下,规划里面,指挥中心的系统构成,有接处警系统,预案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GPS时钟同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指挥中心检测大屏,GPS卫星定位系统几个部分。

不过,我觉得仍然不够。

这个神经中枢,明明可以干许多事情。

第一,预案专家库的问题,我在早上方案上有说明,这个我们是一定要做的,涉及灾害风险可能发生的门类领域的专家,我们需要掌握,关键时候,我们能够快速请调相关领域的专家到场协助处理,当然,还需要取得相关部门的认可。

第二,110接警中心,120救援中心的指挥系统,和我们接口不完全相同,互通信息的能力差,导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的响应时间和部门协同。

最基础的,是我们不知道他们谁出动,他们不知道我们谁出动,找人难找,难以协调。

这一点,我相信早上李支是深有体会的。

再深化一点,就是三方联动。

我举两个例子。

山岳救援,有伤员,消防救援,120救护,110协同,高峰期警车护送开道。

跳楼,跳水,也是可能需要三方需要到场的事件。

这样的情况,还很多。

如何做到联动?由政府,建立一个应急救援系统,并且,以后可以把煤炭,石油化工等部门的救援系统链接进来。

我想不难,如果政府能够授权,完全可以由我们牵头去搞。

这样,方便统一宣传,更方便民众报警,以后我们的宣传口号,就不是火警119,而是遇险,灾难,119。

第三,与市气象局,市水利局,省地震局,市地质局,建立共享资源,协作响应,快速支援的关系。

目前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气象信息,水文信息,地质信息,应该与我们实时共享,这些东西,不仅可用于我们的出警,也可作研判下一步的救援形势,我认为这些东西,我们是必须要实时掌握的,不是等着我们去问。

问,或者是通知,本身就是一个繁琐的流程,人的惰性会造成许多时机错漏。

要有专人打理,把重点信息挑出来,甚至支队每周的例会,要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这将大大利于我们的救援准备。”

“嗯……”

三个领导都在点头了。

“有道理。”

方淮笑了笑,继续道:

“还有,有了这些信息,那我们的派警单,还会只是一个灾害地址,类型,伤亡人数等简单的构成吗?

我想,未来我们的派警单上,应该有当地天气风向变化;涉及水域救援的,有水势流速;山体滑坡救援的,有地质特点;地震救援,有大比例的小范围精确地图。

我不能说一定能对救援起作用吧,只要十有一二起了作用,对我们就是巨大的改良。

系统的录入,是需要时间的,这些东西,我们越早掌握,越早开始做,就能在越早的时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消防指挥系统,甚至以后电脑系统足够发达,内存足够便宜,我们可以把所有通过消防验收的建筑图纸录入系统里面去。

一张派警单,或许会变两张,三张,四张,附带大量的现场资料,我们要付出的,不过是出警时多几秒的自动打印等待时间,和几张纸,几点墨罢了,换来的,却是对一场出警信息的全面掌握。”

领导们集体皱眉。

“我们的系统能承载这么多东西?”

在座三位领导都是懂点电脑的,支队指挥中心机房里的那些方块主机,不像有这么大的能力啊。

方淮坚定点头:“这个系统的全面完善,我预测,至少要两年,全国推广,也至少两到三年,到时候,技术,内存,已经完全能够解决了。”

方淮的内心谋划,当然不止如此。

这些东西,对一个国家来说,分则无太大所谓,但一旦形成了汇总,就有了足够的保密必要。

趁着现在的消防还是部队,有保密原则的支撑,尽早获得信息,纳入使用,获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