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第2/3页)

谢见君闻之点点头,“如此甚好。”

农户们瞧着他们的辛大人,毕恭毕敬地同身边站着的“随从”搭话,一时好奇,凑到衙役跟前小声询问,得知那“随从”竟是从甘州府城过来的知府大人,一个个都变了脸色,他们在村里待了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知县了,何曾想过,这有朝一日,还能见着知府大人的真容。

晓得其身份后,一行人不免局促起来,往村中里长家走的路上,都远远地跟着,再不敢往面前凑,有不明情况者想过来跟辛弘打声招呼,都被捂着嘴扯走,就怕一不小心说错话,摊上大事儿!

连一向自诩自个儿是见过大世面的里长赵巷也两股战战,奉茶时手不住地打颤,脑袋愣是不敢抬。

“大大大大人,请喝茶…”

谢见君双手接过茶盏,抵在唇边小抿了一口,“赵里长莫要客气,本官此次前来,就是想问问咱们大伙儿垦荒顺不顺利,可是有遇着什么麻烦?”

赵巷下意识看了眼辛弘,心道这县老爷前两天刚从这儿离开,转头又带着知府大人过来,难不成是村子里出了啥子不能说的要紧事儿?

然辛弘对上他的视线,只当他是胆小不敢回话,便出声鼓励道:“大人问你什么,只管老老实实回话就好。”

“哎哎…”赵巷连连点头,搓着老树皮一般干裂粗糙的手背,满目拘谨道:“劳大人挂念,村子里都好都好…”

谢见君笑眯眯地颔首,摆摆手,让赵巷放轻松,说自己只是随便问问。

歇息了小半个时辰,吃了两盏茶,他提出来想去田地转转,赵巷赶忙在前面带路,引得一行人齐齐跟随。

村里来了大官,农户们害怕之余,禁不住对谢见君充满了好奇,一时这家里也不做饭了,地里也不除草了,乌泱泱好似一条长龙,结伴往村东头那大片荒地走去。

正忙着弯腰埋头筛石头的众人,大老远就见着憧憧人影朝着这边过来。

“山子,你眼神好,你瞧瞧走前面的人,是不是咱县老爷?”

被唤作山子的壮汉直起腰,粗剌剌将汗巾搁肩膀上一搭,眯缝眼瞄了两眼才道,“是辛大人,还有一人看上去眼生,没穿官服,认不出是谁。”

“没穿官服?保不齐是县衙的师爷也来了,辛大人上次走时,说让师爷择日带匠人过来,想法子帮咱们挖水井呢。”

说话功夫,眼瞅着一行人走到跟前。

这回有赵巷主动帮着介绍,诸人都很上道地行礼问好。

谢见君扫了一眼光秃秃的荒地,瞧着像是刚刚打过草,露着枯黄的地皮,“这地儿石头多吗?”

山子抹了把汗,“回大人,地里石头不多,就是块头都大了些,耙起来费劲,几日下来,、连锤子木柄都砸断了好几根。”

谢见君应了一声,回神对着辛弘吩咐道:“这些时日让铁匠们赶赶工,先紧着给农户们开荒用,万不能在这上面拖后腿。”

“是...”辛弘冲身后衙役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将分配下来的差事儿先行记录下来,等着回去县里好作安排。

“今年六月的麦子,收成如何?家里人可还够吃饱饭的?”谢见君继续问道。

山子挠挠头,一脸难为情,“能吃饱饭,谁还愿意吃开荒这苦...”

谢见君一怔,继而自嘲地笑了笑,“说来也是如此。”

“大人,您别听他瞎说!”赵巷瞪了眼山子,慌忙替他找补道,“要论起来,今年上半年雨水多,又没有旱涝之灾,麦子涨势极好,比往年的收成增加了不少,只是家里人口密,田地稀疏的农户,日子还是紧巴了些,不过好在上月都去县衙申领了荒地,只等这儿的粮食种出来,就宽阔多了。”

“老话说‘民生在勤,勤着不匮’,一家人的劲儿都往一处使,日子一准能过好。”谢见君笑吟吟地鼓励道,“官府这边,亦是尽可能地为大伙儿行方便,若开荒时候遇着什么需求,今日只管同我细说,咱们一同想办法。”

这话如果放在两个月前,即便谢见君说破了嘴皮子,都不会有人相信,原因无他,实在是白头县的前任知县不作为,灾荒之年也不见一粒米一个铜板子。

大伙儿原已经对当官的不抱希望,可自打辛弘上任以来,这又是给修路,又是给赈济,时不时还出钱补助村里的鳏寡老人,独孤妇孺,凡是为百姓谋利的好事儿,那是一个接一个,不要钱似的往下砸,日子久了,种种作为,百姓们都悉数看在眼里,这谁心里还能没一杆明事理的秤?

谢见君铿锵一言,登时激起了农户们激愤的热忱,诸人一朝开了话匣子,将他和辛弘围在中间,叽叽喳喳地说着自个儿的想法,有说要在地垄挖水渠,方便灌溉的,有说用戽斗费劲,想建一座筒车将河里的水提到岸上来的,还有反馈犁头太钝,耕牛拽不动...